啟發孩子溫柔的心

 

 

◎撰文‧周柔含◎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孝順,不是等父母年邁才做的事;

現代社會,孝順尤其需要機會教育,

透過「境教」,在心田播下敬老惜緣的種子。


 

要啟發孩子們的本性良能,境教是最容易且真

實的。

 

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慈濟大學東語系中文組

一年級上慈濟人文課的同學,偕同志工來到吉

豐養護所關懷陪伴老人院的阿公阿嬤。

 

在車上我告訴孩子們,把對方當作自己的阿公

阿嬤,互動時,可以蹲下身子,高度要比老人

家的視線低,動作要輕、講話要慢;如果語言

不通,可以請師姑、師伯們幫忙翻譯。

 

在「幸福的臉」音樂帶動開場熱身後,同學們

立即融入阿公阿嬤身旁,「一比壓壓,一比一

比壓,一比壓壓,一比一比壓……」,隨著輕

柔的按摩,同學們慢慢貼近阿公、阿嬤的耳邊

交談:「阿公,按呢力咁好?」「阿嬤,按呢

有爽快否?」

 

協助老人家進食,對同學而言是首次經驗;有

的跪著、有的蹲著,小心翼翼地餵入布丁。同

學們表示,看到這些阿公阿嬤,也想起自己的

阿公阿嬤,可是自己卻從來沒有如此貼心親近

過他們。孝順是一種習慣,敬老惜緣的種子一

旦撒下,希望可以深植在同學們的心田。

 

後來,同學們跪在阿公阿嬤前,輕輕柔柔地為

他們塗上乳液,連腳趾頭都不漏失,感動了阿

公阿嬤們,大家豎起大姆指,稱讚慈大的孩

子。許多同學聽到阿公阿嬤說兒女從來沒有來

看過他們,心有所感:「我以後絕對不會把父

母送到養老院。」

 

在同學們帶來的歡樂歌舞聲中,阿公阿嬤都笑

了,不知道他們有多久不曾如此開心。要離去

前,阿嬤們捨不得放開孩子們的手,不禁哭

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對老人家而言,同學

們像是自家孫子那張童稚的臉孔,一個笑顏,

一聲問候,連一雙陌生的手都變得溫暖。孩子

們說:「我們還會再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順

是一顆心,不是等父母年邁才做的事,應及早

做。

 

「孝」字的象形,是老人形下有子。家庭是一

切教育的基礎,在過去的社會裏,孝順不需要

特別教導,隨時隨地可見晚輩對長輩的請安、

奉茶。然而,在現今小家庭的生活裏,祖父母

大多另住,孩子看不到父母孝敬祖父母的身

教,孝順就需要機會教育。

 

教育結合社區,人文道德教育透過境教,更能

啟發孩子溫柔的心。


◎慈濟月刊 百川歸海◎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