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108自在語--第四集

 

 

心靈環保

 

 

1. 用平常心面對不平常之事。
 

2. 得理讓三分,理直氣要柔。

 

 

3. 察覺自己情緒起伏、不穩定時,要馬上回到呼

 

吸。體驗呼吸、感覺呼吸,就能漸漸安穩下來。

 

4. 心不安,主要是受到環境或者身體因素的影響。

如果能夠照顧自己的心,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況,便

能自在平安。

 

5. 環境是我們的鏡子,發現自己的言行舉止讓他人

不舒服、驚訝,或者不以為然,要馬上反省、懺

悔、改進。

 

6. 心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心隨時隨地與當下所做

的事、所處的環境合而為一,就是在淨土之中。

 

7. 不管高興或痛苦,只要是因為他人的評斷,而使

我們的心受牽動、被影響,就是沒有好好保護我們

的心,沒有做好心靈環保。

 

8. 生氣,可能是身體上、觀念上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煩惱,不一定代表修養不好。如果能夠向內心觀

照,用智慧來化解煩惱,也就不會自害害人了。

 

9. 任何狀況下,都要照顧好自己的心,保持內心的

平穩與安定,就是心靈的健康,就是心靈環保。

 

10. 遇到不舒服、不愉快的事要調心,調心是調我

們自己的心,不是調別人的心。

 

11. 不論對方是喜歡的人或討厭的人,不管遇到任

何開心或麻煩的事,都要心平氣和地處理事、對待

人,這就是「是非要溫柔」。

 

12. 溫柔,是以柔和的心、柔順的態度來對待人、

處理事,但並不等於柔弱。

 

13. 自在的人生,並不是沒有挫折,而是在有挫折

的狀況下,仍能保持身心平穩,從容以對。

 

14. 如果人人向自然環境求滿足,向社會環境求公

正,向他人求平等,儘管會有若干程度的效果,但

是終究無法真正化解衝突。

 

15. 「放下」不等於「放棄」。「放下」是不想過

去、不想未來,心不執著;「放棄」是什麼都不相

信,完全失去信心和勇氣。

 

16. 有信心,有希望,就能有未來。

 

17. 後悔是煩惱,懺悔是修行。

 

18. 擔心、憂心沒有用,留心、用心卻是需要的。

 

19. 把心情放輕鬆,生病時還是一樣地生活,一樣

地做該做的事,就能病得很健康。

 

20. 病不一定苦,窮不一定苦,勞動不一定苦,心

苦才是真正的苦。

 

21. 把生病當成是一種體驗,也就不苦。

 

22. 把不如意的事當成是有意思的體驗,就會有不

同的收穫。

 

23. 心理上準備受挫折,就不怕有挫折。

 

24.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身體難免有病痛,工作

難免受阻礙,自然環境難免起災害;只要心安,就

有平安。

 

25. 這個世界隨時可能發生災難,平時做好預防工

作和心理準備,就能在災難發生時,把傷害減到最

低。

 

26. 如果觀念正確,知道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現象,

就不會怨天尤人。

 

27. 多想兩分鐘,還有許多活路可走;只要還有一

口呼吸在,就有無限的希望。

 

28. 只要有一口呼吸在,心念一轉,環境就會跟著

轉變,因為環境是無常的。

 

29. 不論外在環境如何改變,只要內心安穩、冷靜

面對,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30. 無論忙碌與否,獨處或群居,內心經常保持著

安定、祥和、清明,就是修禪,便是落實心靈環

保。

 

31. 反對、阻撓的聲音並不可怕,能夠面對、包

容,反而是幫助自己成長的一種助力。

 

32. 處理問題要心平氣和,心不平、氣不和,則容

易說錯話,讓問題更複雜。

 

 

盡責盡分

 

 

33. 要和外在環境和諧相處,首先要跟內在的自我

和平相處。

 

34. 放鬆身心、體驗身心,才能夠與自我和平相

處。

 

35. 能夠與自我和諧相處,就能夠深切地瞭解自

我,包括自我的優點和缺點。

 

36. 不要自以為是,也不必小看自己。

 

37. 不跟自己比,不跟他人比,只知努力於現在,

隨時準備著未來。

 

38. 通常人都喜歡彰顯自己的優點,優點要發揮、

要成長,不必誇張。

 

39. 人往往會隱藏自己的缺點,不大願意去面對或

承認;若能坦然面對自己的缺點,缺點就會愈來愈

少,問題也會愈來愈小。

 

40. 清楚知道自己的優缺點,瞭解生存與生命的意

義,是肯定自我的開始。

 

41. 肯定自我而對自己的優缺點不執著,不因此驕

傲、懊悔,而持續不斷地精進努力,便是一種無我

的態度。

 

42. 每個人的條件不同、智慧不同、環境不同、體

能不同、背景也不同,不必相提並論;只要腳踏實

地,步步穩健,就能走出一條路來。

 

43. 人的一生之中,如果能有一個明確的價值觀並

且堅定不變,則生命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將是相

乘相加的人生饗宴。

 

44. 自私自利,看起來是保障了自己,其實不然,

損人者終將害己。

 

45. 人之所以自私自利,貪得無厭,是因為缺乏安

全感。

 

46. 突的產生,往往是因為過度強調自我中心。

 

47. 自我中心原是一種生命的動力,不見得是壞

事,但是如果自我中心太強,經常自以為是、貪得

無厭、傲慢或自卑,自己是快樂不起來的。

 

48. 超越了自私自利、利害得失的自我中心,就能

讓心胸開闊、包容心增加,得失心也就減少了。

 

49. 如果能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便會把整體社

會、全人類的利害得失,當成是自己的利害得失。

 

50. 我們希望自己健康、快樂、平安,也希望他人

健康、快樂、平安的這種願心,其中也有自我中

心,但與自私的自我中心不同,乃是利他的菩提

心。

 

51.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在奉獻之中成長,廣結

善緣。

 

52. 天生我材必有所用,每個人出生時,就已帶著

責任和價值來到世上。這份「用處」,是對人類歷

史負責,對全體社會盡責。

 

53. 個人生命雖然渺小,只要發揮所能所長,克盡

一己之力,就是扮演了人類歷史承先啟後的角色。

 

54. 凡事心存感恩,努力當下,把自己當成是承先

啟後的「輸血管」,一方面接受先人的養分,也把

自己的養分往下傳,就是善盡生命之責。

 

55. 做一天和尚撞一日鐘,在什麼樣的身分、職位

和角色,就要盡心盡力、盡責盡分,便是把握當

下,就是心靈環保。

 

56. 心甘情願奉獻自己的所有、所知,利益家人、

親友,乃至一切眾生,成為大眾所需要的人,便是

一個「要人」。

 

 

慈悲智慧

 

 

57. 人生的苦與樂,往往來自心的體驗。若能把人

生的苦樂,當成是增長慈悲心和智慧心的過程,就

是大自在人。

 

58. 心中不存得失想,便是世間無事人。無事不是

沒事做、不做事,而是做事、任事之間,心中沒有

罣礙。

 

59. 只要常以眾人的安樂為安樂,以眾生的幸福為

幸福,必然就是一個平安的人了。

 

60. 人人都可助人,真心的讚美人、鼓勵人、安慰

人,給人勉勵、疏導,就是在幫助人。

 

61. 開花結果是自然現象,開花而不結果也是正

常,這就是因緣。

 

62. 因是主觀的條件,緣是客觀的因素;主觀的條

件可以掌握,客觀的因素則要經營。

 

63. 能有因緣的認知,便能從憂苦煩惱得到解脫。

 

64. 事情的成功與否,雖然不去計較,然而一分努

力、一份用心,都是增上緣。

 

65. 因緣需要用心把握,假使因緣尚未成熟,不妨

再等等吧!等待加上努力,才能在因緣成熟時好好

把握。

 

66. 「知命」與「認命」不同。「認命」是消極的

態度,完全放棄生命的作為;「知命」則是認知萬

事萬物有其因緣,該來的總是會來,順逆皆然。

 

67. 若能知命,便能坦然面對人生的際遇。

 

68. 任何狀況下,對人要尊重,對事要負責,對自

己要有智慧。

 

69. 慈悲,是對任何人不僅不去傷害他,還要去幫

助他。

 

70. 不論何時何地,不傷害人、不妨礙人,就是保

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71. 不以自我中心的立場,而以客觀甚至超越主觀

的立場來對待人、處理事,自己犯的錯誤就會少一

些,對人也會慈悲些。

 

72. 天底下沒有真正的壞人,只有做了錯事的人;

沒有真正惡心的人,只是觀念出了差錯。

 

73. 慈悲,是以平等、無差別、非對立的態度,來

看待一切人。

 

74. 智慧,是在任何狀況下,心平氣和地把自己歸

零,處理一切事。

 

75. 問題若能解決,很好!如果不能解決或者留下

後遺症,也不必罣礙,只要盡人事,就不必怨天尤

人。

 

76. 慈悲待人,是幫助他、寬恕他、包容他、感動

他;智慧對事,是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

它。

 

77. 慈悲,是怨親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智慧,是

恰到好處地解決一切問題。

 

78. 慈悲要有智慧同行,缺少智慧的慈悲,很可能

自害害人,雖然存好心,卻做了錯事、害了人。

 

79. 慈悲,並不是做爛好人、做鄉愿,而是做對人

有益有利的事,幫助他人一起提昇心靈的品質和情

操。

 

 

快樂幸福

 

 

80. 人生處世,有人「混世」,有人「戀世」。混

世,是渾渾噩噩度日,甚至造成世界的混亂;戀

世,是對世間依戀不捨,執著與自己相關的一切。

 

81. 人生處世,也有「入世」、「出世」兩種態

度。入世,是參與世間,救濟世界,以助人為己

任;出世,則是隱遁山林,不問世事,自顧自地修

行。

 

82. 菩薩行者,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工作:他們走

入社會、關懷社會、救苦救難,卻不戀棧世間榮

華,不貪求名聞利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者。

 

83. 認知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不如意乃意料中

事,就不會覺得不自在了。

 

84. 肯定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有「及時雨」,也

有「暴風雨」,便不會過份期待完美了。

 

85. 我們應該常常問自己快樂嗎?真的快樂嗎?快

樂,並不是來自物質條件的刺激,而是內心真正的

安定與平靜。

 

86. 與人相處,口不出惡言,就是保護他人,也保

護自己。

 

87. 與人互動,給人空間就是給自己空間。

 

88. 做任何事,一定要抱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自己

快樂,才能讓他人也快樂。

 

89. 人如果只追求快樂,而不願意負責任,這種快

樂並不持久,而往往成為心理上的負擔。

 

90. 當我們為他人奉獻時,自己就是在成長,會有

一種成就感;這種成長與成就感交織的喜悅,乃是

欣慰的快樂。

 

91. 以厭惡、仇恨心看世界,或讓欲望無止盡地增

長,都與快樂背道而馳。

 

92. 多一分奉獻心,少一點自私自利,就有平安,

就會快樂。

 

93. 賺錢不自私,有錢大家賺;大家有錢賺,才是

最可靠的財富。

 

94. 財富要取之有道,除了與生俱來的福報,還要

加上後天的努力,並且廣結人緣。

 

95. 財富有世間財、智慧財和功德財,若能三者兼

備,一定平安、健康、快樂、幸福。

 

96. 多做好事,多給人方便,是功德財;觀念正

確,懂得化解煩惱,是智慧財。

 

97. 世間財固然重要,若能把財富當成是工具,用

來布施救濟、公益行善,才是真正的大富貴者。

 

98. 幸福人生要有「三Q」:「IQ」學習能力、

「EQ」情緒管理能力,以及「MQ」道德的品質,後

者即幫助人、利益人、關懷人。

 

99. 外在環境愈是不景氣,個人愈是要保持身心健

康,多做些有益於人的事。

 

100. 有奉獻心的人,就不會擔心自己不受照顧;有

了願心,便有心力去照顧人。能夠照顧人,也就能

夠照顧自己。

 

101. 人的一期生命雖然短暫,卻要發無限的悲願

心。

 

102. 凡事盡心盡力,隨順因緣,緣熟事成。

 

103. 為了眾生所做的一切事情,必能心想事成。

 

104. 行善沒有大小之分,只要抱著一個善念,心就

是平安的。

 

105. 最好能夠發利人利己的好願,至少要做到利己

而不損人,對他人沒有傷害。

 

106. 發願有其次第,從小處著手,從近願開始。存

好心、說好話、做好事,是人人可以做到,人人可

發的善願。

 

107. 說好話、做好事,少造惡業,就能改變個人的

命運,也能把人類的共業扭轉過來。

 

108. 為善要讓人知,卻不求回報。我們鼓勵大家都

來做好事,讓好事更普及、更多響應、更長久。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