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029.jpg  

 

除雜草,播善種

 

◎證嚴上人開示◎

 

因緣果報,謹慎造作

 

桃竹地區慈誠委員幹部精進研習圓緣,上人開

示時,以美國楊凱丞、花蓮慈濟小學葉承恩兩

位小朋友為例,肯定他們童稚之齡就有緣接觸

慈濟、吸收佛法,且以清淨智慧、勇猛道心,

發願幫「師公」傳法;致勉大眾要自我警惕,

心開意解,將法理吸收入心。

 

「日常生活的種種造作,是『因、果同時』

—把握一念善『因』,對人說好話、與人結

好『緣』,讓人受到好話的影響、轉變心境,

就有好『果』。」

 

上人教眾相信「因、緣、果、報」。「因、緣

、果,隨著每一時刻的心念、行為而產生,所

做的一切都會成為業力的種子,收藏在第八意

識;故不可不慎。」

 

一般人生活範圍、日日關注的人事物,多只局

限在自己與家人。上人勉眾,既已發心修行,

也難得有緣同行菩薩道,要照顧好這一念心,

開闊眼光與心量,造福同時也要修自身。

 

「凡夫久受惡習熏染,雖有福學善法,壞習氣

仍然無法去除,實在可惜;心地雜草不除,善

種子無法入心。只對做好事有興趣∣∣只造福

、不增慧;法不能入心,將來也缺乏得度的因

緣。走入慈濟,看盡人間事相,將世間相與佛

法相互印證,即能深有體悟。」

 

上人指出,念佛,就少說壞話;且「阿彌陀佛」

佛號有「無量光」、「無量壽」的意義,時時

念佛,就是時時自我祝福也祝福別人。但是,

「只是口中唸,壞習氣沒有真正盡除,一旦境

界現前,仍會起瞋心、發惡口,再度造作惡因

、惡緣、惡果。」

 

有些人雖然生活富裕,但貪欲深重、無明未了

,所以貢高我慢。「一邊享福報、一邊造業;

既不能自度,亦不能受度,是有福無慧的人生

。」

 

上人勉眾身體力行佛法,菩薩道上不斷累積福

慧因緣。「在人間行菩薩道、在人群中體悟道

理,也才能在人間成佛。」

  

鋪人間路,接菩提道

  

一位志工感嘆法親身患惡疾、年紀輕輕即往生

;疑惑為何已經在行善、造福,卻英年早逝?

 

上人開導,在短暫的人生中,有緣走入慈濟、

得到眾多法親關懷與照料,人生最後仍能維持

清淨心念,要為他慶幸。

 

「慈濟人在世界各地救助苦難,得以見到各形

各色的人生苦相,從苦相中自我警惕,心靈維

持清淨,待人處事不與人結怨結仇,將來就能

帶著清淨種子到下一生,精進修行,不再受複

雜的情仇糾纏、不由自主造業、再受苦報。這

就是好報、善報。」

 

「靜思法脈如淨水,滋潤慧命善種子」,上人

表示,要引法水滋潤心田,讓慧命持續增長;

「慈濟宗門如大地,山高地厚蘊寶藏」,唯有

入人群,才能得無盡寶藏。

 

「先做好人,才能做菩薩。道心堅定,就能在

人群中閱讀一部部人生大藏經,不受人間的煩

惱無明污染;人間的福緣鋪得好,自然能接上

菩提道。」

 

上人期勉,要聽經聞法,還要為自己鋪平人間

路——開口動舌說好話,舉手投足做好事;結

人間緣、造人間福,則慧命日日增長。

  

立信入法,人間修行

  

「就像往地面丟球,球丟得愈用力,彈得愈高

;若在地上鋪柔軟棉被,球丟下去,會穩穩留

在棉被上。」

 

與清修士座談,上人強調,修行沒有捷徑,切

莫急於證果得道,反致偏差;應以單純心體會

佛法,堅定志向、踏實修行。

 

以自身修行為例,上人憶述,二十一歲那年養

父往生,體會到人生無常,到寺院做佛事,「

一部《梁皇寶懺》,讓我體會人生的一切境遇

,皆是因、緣、果、報。」

 

當時上人家住豐原,每天騎腳踏車到慈雲寺親

近佛法。曾問住持修道法師,什麼樣的女人最

幸福?法師答:「提菜籃的女人最幸福。」年

輕的她不服氣,認為人生價值不能以掌握一個

小家庭的經濟大權為自我滿足;遂與法師論辯

:「女人也可以做大丈夫,擔挑天下事!」也

在那一刻,奠定了修行的道心。

 

出家之路歷經波折,二十三歲離家來到東臺灣

,在花東縱谷流浪兩年、吃盡苦頭,終於落腳

花蓮、現出家相。二十六歲皈依、受戒之後,

在小木屋閉門苦修,日日抄經、拜經、供佛,

優游經藏法海。內心平靜,外境卻不平靜;受

人間風雨所擾,不得已離開小木屋,到慈善寺

講經,無意間觸犯禁忌又離開……

 

在人群中,上人體會到,人心觀念打不開,有

你我之分,故無法包容。「面對人間的風風雨

雨,我內心平靜;不罣礙他人待我如何,但自

我堅持不做不被歡迎的事。」

 

佛典經文皆言救濟眾生,但有些人即使念經、

讀經,還是各有執著,心中充滿貪、瞋、癡、

、疑等煩惱。上人深自警惕:「若連自己的

心都無法救助,遑論救濟眾生?所以我認為,

只是讀誦、解說經文,無法真正體會佛理;修

行要深入人群、體會人心,透過人、事、物的

世間法印證佛法,達致人圓、事圓、理就圓

。」

 

皈依時領受師父上印下順導師「為佛教,為眾

生」六字法囑,五十多年來,上人一路力行迄

今;雖然推動志業的過程歷經波折,仍維持平

靜、平常心。

 

「我從來沒有想要如何達到目的,只是天天照

顧好這一念心。我很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目標

在哪裏,而且說出來就要做得到。」

 

上人引《論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教

眾:「少了一分『信』——對己無信、對人無

信,人生還有何可為?要立信,就要深入法

。」

 

就像平時看不見空氣中的水分,但是它確實存

在,是世間萬物賴以生存、不可或缺的寶。上

人教導,一切有為法,都是從「無為法」——

本來存在的真理所衍生;道理看不見、摸不著

,但是確實存在。

 

「法就是方法,存在你我面前,離我們不遠;

離我們遙遠的,反而是自己的心。」上人例舉

《法華經》中的「常不輕菩薩」,見人就恭敬

拜,不敢輕慢,因為他相信每一個人都是未

來佛。若能將經文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以恭敬

心對待人人,如此即是佛法。

 

就如從各國慈濟人就地付出的過程,得見人間

苦相,亦可從中探討「苦、集、滅、道」、印

證「因、緣、果、報」的道理。上人言,人

間事即是有作為的法,做對了,即能有益社會

人群。

 

「在慈濟要學的法,絕不是騰雲駕霧的法,也

不是無中生有的法;真實妙法就在日常生活中

。」

 

上人期待人人聞法入心,將佛法運用於待人處

事中,讓人人了解、力行。 

 

把握初心,珍惜因緣

  

何謂「信根」?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發揮「信

」?

 

上人開示:「直心是道場。發心後就要起步邁

進,莫因學識高、想法複雜而自我阻礙。若總

是將很簡單的事情,愈想愈複雜,懷疑自己、

懷疑環境,雜念紛紛,心靈煩惱將特別多。心

定下來,才能穩固信根。」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以淤泥為養分,成長、開

花、結果;更進一步莊嚴、淨化污濁的環境。

上人以此教眾,把握當下,遠離顛倒妄想,扎

實明白人間道理、做該做的事,莫在境界中打

轉。

 

「要培養這分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在人群中用

心修行、體會善法;將複雜的人事,化成增長

慧命的養分。」

 

上人言,這一生走來,天天都忙。「每天都有

看不完的人間事、慈濟事;我沒有太多的時間

鑽研佛法,只是鑽入人間,奉持『為佛教,為

眾生』這六個字。每一件慈濟事對我來說,都

非常重要,都如同在為我充電一般;佛法道理

就在人間事相之中。」

 

修學佛法沒有速成班,上人強調:「把握住最

初的一念心、珍惜細如微末的因緣,認知方向

、建立信心,持續精進,就不會偏差。反之,

法不入心,就像水流過水管,法脈淨水將無法

常存於心。」

 

人生種種境界都是隨業受報,由不得自己。上

人表示,佛陀早已用自己的修行歷程示眾,學

佛直到成道要歷經很長久的時間。「但只要發

恆久心,即能有大成就。修行最難的就是安住

自我一念心;心定,則一生都很穩定。」 

 

借力使力,與法印心 

 

佛陀說法,是為救度眾生;慈濟人志為菩薩,

也是要救拔人間之苦。上人勉眾:「唯有活生

生的人間菩薩,才能伸手救拔人間苦。既立志

為天下人做天下事,就要借力使力,會合很多

人的力量,拯救蒼生。」

 

《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上人教

導,「智」是分別智、「慧」是平等慧,要以

智慧與人互動,因人、因時、因地,應其所需

,引法入人心。「藉著救助苦難而淨化人心,

藉著淨化人心發揮無量無邊力量,這就是『神

通力』。」

 

上人言,每天面對龐雜的人與事,壓力很大;

但是有機會付出,這一天的生命就有價值,所

以天天自勉把握當下、實在修行,充分發揮生

命價值。

 

「即使鎮日都在小小的空間裏,行動不自由,

但是我的心境天寬地闊,把握當下,與法印心

。」上人期許清修士能提起「覺有情」,與師

父共同擔挑天下事。

 

「莫離開現實、妄想橫生,以致心態偏差。時

時調適心態,事過就將煩憂心放下,盡力做好

該做的事,即能無路不通、無事不達。」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修行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