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爺爺說法
寒山無路 月朦朧
撰文‧林秀蘭
「人問寒山路,寒山本無路;炎日冰未釋,月
下霧朦朧。」
十年前,金阿伯的一句話,給了我一道艱難的
學習課題……
二OO二年八月,陳美羿老師帶領筆耕志工合
著的《一個超越天堂的淨土》終於出爐了,九
月二十八日,她帶著筆耕隊所有成員與大愛臺
同仁,相約到樂生為新書拍廣告。
「秀蘭!能不能請你家師兄載書上樂生?」早
上接獲陳老師這通電話,下午即刻和先生把五
百本新書送上樂生。
卸下書,我和先生、樂生院友陳衛,一起在大
同舍外的老榕樹下和金阿伯聊天。金阿伯知道
師兄首度上樂生,先為他介紹院內建築,從
「哥德式建築」談到「三合院式」的溫馨;接
著又問:「有沒有什麼問題?我們可以一起聊
聊,沒關係,什麼事情都可以聊。」師兄拗不
過金阿伯的慧眼:「我就是喜歡鑽牛角尖。」
「知道自己鑽牛角尖還算不錯!有的人還不知
道自己在鑽牛角尖呢!」金阿伯又問師兄:
「你知道什麼是寒山路嗎?寒山路,是往寒冷
深山的路直走到盡頭。這座寒冷深山的叢林之
下,覆蓋著一片冰山。寒山本無路!」
「人問寒山路,寒山本無路;炎日冰未釋,月
下霧朦朧。你懂這首詩的意思嗎?」金阿伯向
師兄解說:「寒山下的冰雪,遇到了炎日也不
會融化,但是你相信在柔和的月光下,冰山會
呈現出霧朦朧,反而容易融化嗎?」
金阿伯覺得我們不甚理解,又說:「就如一個
心中有千千結的人,遇到一位語氣帶著火藥味
的人,無法以耐心傾聽他說話,那心中的結永
遠解不開;如遇到的是一位語氣如月光般柔美
的人,耐心聽他說,心中的結自然會慢慢開
解。」
當時,似金阿伯特意對我說,我只好自招:
「金阿伯,那炎日就是我!」
女人要當永遠的媽媽
二OO二年十月十三日,獨自上樂生,來到金
阿伯住處,樂生院友正入香甜的午憩睡夢中。
我悄悄走到金阿伯床旁,看著他用那萎縮彎曲
的左手,猛往自己的胸口由上往下滑壓。我
問:「金阿伯!很痛嗎?」
金阿伯說:「我才剛吃下心臟藥,心臟怎麼還
在痛呢!」
我為金阿伯指壓耳朵和背部,再到衣架上拿衣
服,讓金阿伯換下身上汗溼了的衣服。金阿伯
的左手漸漸移開胸口,終於開口說話:「痲瘋
病患,大都血液循環不好,想按摩,院友都是
沒有手指頭的……」
金阿伯的每一句話,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啟示和
教育。當時我真的很感恩,感恩父母、上蒼賜
我健康的身體及一雙健全的手。
心思細膩的金阿伯好似看穿我的心,忘了自己
的心痛,反倒關心起我來:「你家師兄呢?」
我順口溜了嘴:「師兄去上空大,他就是愛生
氣。」
「你應該高興才對,因為他以最坦誠的一面對
你,別人還看不到他這一面呢!」金阿伯又教
我:「用你的耳朵和眼睛。女人要當永遠的媽
媽!」回家路上,我一直思索著金阿伯說的
話——它將是我艱難的學習課題。
信、解、行、證
深深覺得,上樂生是洗滌我心靈的一帖良藥,
因此每當我的會員心結難解時,我也總是帶他
們上樂生找尋良方。
兩年前的一個冬日,我請一位會員李先生載我
上樂生,為了留下他的心,安住細聽金阿伯談
話,我包下他午後的車程。
李先生是位計程車司機,開車途中不小心撞擊
了好幾部車,不但吊銷駕照,還須賠償對方二
十萬修車費。事情延宕半年多未解,他心很
煩;為了生活,又冒險偷偷開車載客,讓家人
既擔心又生氣,母親甚至說了重話:「讓他去
關好了!」
帶他到金阿伯住處的那天,金阿伯輕輕問他:
「您有事嗎?坐下來,我們聊一聊。」
當時,只聽到李先生輕輕提到他的妻子,金阿
伯好似會為人看面相,料事如神地對他說:
「你們兩人來自不同家庭,成長背景不同,她
無法理解你,你也無法理解她。你把天上的月
亮摘下來給她,她不會滿足;你把海底針撈來
給她,她也不會知足。等有一天,你做好了自
己,太太就會回心轉意,回到你身旁。」
「什麼是『信、解、行、證』,你知道嗎?」
金阿伯說:「信就是相信、解就是理解、行就
是實踐、證就是結果。」
金阿伯又說:「你先要『相信』自己,『理
解』如何做好自己、為何要做好自己,然後就
要去『實踐』,才能有美好的『結果』。」臨
行前,金阿伯還不忘叮嚀李先生要參加慈濟歲
末祝福。
驅車回家路上,兩人心情都非常愉悅。我在準
備好的紅包袋上寫了「信、解、行、證」四
字,交給李先生,希望他能永遠記得金阿伯的
金玉良言。
隔天,李先生帶著一家四口參加那年社區最末
一場歲末祝福;後來,兒子順利考上理想高
中,年後他也找到了工作。
今年六月二十六日,李先生得知金阿伯往生消
息,即使天色已晚,他也堅持下班後順道上山
來為金阿伯助念,希望能送他人生最後一程。
●
記得在一個冬日午後,我來到金阿伯住處,他
指著身穿著的那件多處縫補的厚衣服,關心對
我說:「我這件衣服從戰爭時穿到現在,衣服
能穿就好,要惜福。色身要養好,營養要注
意;有健康的身體,才好行善。」
金阿伯如父亦如母般的叮嚀話語、歷歷在耳,
如今他老人家安詳自在往生,留在我心中的,
將是永遠的祝福和感恩。
福報,要做!做!做!
撰文‧許明捷
滿腦子慈濟經的金爺爺,幾乎什麼話題都可連
上慈濟。
聽他精闢解說「四法四門四合一」,
那顆「立體琉璃同心圓」,深印在心……
參訪樂生療養院行程的壓軸,就是金義楨爺爺
的現身說法;即使爺爺身體再不舒服,也要撐
著出來讓人看看。一次,金爺爺對北區慈青的
談話超過五十分鐘,結束前,還高舉著左手,
中氣十足對著慈青們高聲說:「福報是不會憑
空掉下來的,要去做!做!做!」
開口閉口都是「藍天白雲」的他,最喜歡看到
的,就是藍天白雲穿梭在樂生院區;雖然不常
出門,他對慈濟事瞭若指掌。
爺爺曾感嘆的說,承擔幹部的人,若不能深入
了解上人的法,會讓上人的心沈痛、失望。
爺爺要我拿紙筆來,畫了一個三角形。「『四
門四法』就像一個金字塔,最頂端是『合
心』;兩邊是『和氣、互愛』;最下方是『協
力』。而協力的支撐力量是合心,如果合心能
夠以身作則回歸協力,和氣、互愛也一定會跟
著回歸,這樣整個架構就很穩固。」
然後,爺爺要我畫個倒三角形——
爺爺說:「若三角形倒過來,合心在上面聽報
告、派工作,和氣、互愛、協力愈往下愈是忙
忙碌碌,這樣就會搖搖擺擺,無法穩固。」
「現在你把兩個三角形合起來。」爺爺說:
「你可以看到,原來合心的位置也可以是協
力;協力的位置也可以是合心。」
接著,爺爺要我從中間再畫一條線:「你再看
看,和氣、互愛的位置在三角形的底部,變成
協力了。」
「你再多畫幾條,切割為許多小三角形,就可
以看到每個三角形的頂端、兩側、底部,可以
是合心,也可以是和氣、互愛、協力。」爺爺
說:「這就是樓上樓下、左鄰右舍一家親,也
就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真正架構。」
爺爺說:「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正方形有
四個直角,每個直角是九十度,四個角加起來
三百六十度,就是一個圓。在這個圓形運動場
裏,合心、和氣、互愛、協力,沒有誰跑在最
前面,這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也就是上
人要的『四門四法四合一』。」
滿腦子慈濟經的金爺爺,幾乎什麼話題都可連
上慈濟。除了對「四門四法四合一」有獨到的
精闢見解,「慈濟區」同樣令人拍案叫絕。
那天,松山區的培訓志工訪樂生,分三個梯次
進福壽舍聆聽爺爺分享。每一梯次進來,爺爺
都會先問:「你們是哪一區的?」
第三梯次又問同樣問題時,我說:「爺爺,今
天來的除了我是臺南區外,都是松山區。」
老人家說:「沒有什麼臺南區、松山區、新泰
區,都是『慈濟區』!」
接著又對著志工問:「你們是哪一區的?」
全體人員高聲回答:「慈濟區!」
腰桿一挺,爺爺的招牌動作又來了:「對
啊!」然後,滿意的笑容掛上嘴邊……
個人發揮 團體合作
撰文‧徐美蘭
「做慈濟不是英雄主義的自我表現,而是以他
人為上。不是愛自己,是護別人。」
金爺爺一遍遍提點叮嚀著,智慧雋語,值得諦
聽思量。
「『打棒球』跟『做慈濟』其實很有關係。表
面看來,兩者差距十萬八千里,深入探討,就
能看出相同之處。慈濟,是個人發揮,團體合
作;棒球呢?」
「也是一樣。」一旁的忘年之交,曾是成棒選
手的彭仲達不假思索:「都是靠團隊!」
「對!對!」爺爺樂得直說:「你有打棒球的
經驗,了解到有了組織、組合、互動,再開始
上場……慈濟,也是一模一樣。」
「上人一再講述,佛法生活化。『慈濟』兩
字,不是英雄主義的自我表現,而是以他人為
上;必須有愛心,不是愛自己,而是護別人。
慈濟本身沒有自私心,棒球也是一樣。」爺爺
條理分明解剖說著。「團隊裏,不是靠哪一個
投球高手、哪一個跑壘盜帥、哪一個打擊常勝
軍……要先了解慈濟這個團體的多元性,還有
自己的功能性。為什麼呢?因為團隊少不了每
一個組成分子。」
「慈濟人就像棒球員,因為任何事情、所有問
題,靠的都是『自己』,不是依靠上人。」
「上人曾說,做慈濟要有兩個條件,一、要有
福氣。二、要有智慧。因此有兩個方法,『福
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一番
灌頂,大夥兒也能心開意解地跟著念誦。
「現代人抱持了很多的錯誤觀念、心態,猛求
阿彌陀佛,那是沒有用的。不要光是起心動口
說,而是要動身去做……」爺爺說:「知道
了,要趕快行動,才能『呷自己的飯,做別人
的事』,做得很自在。」
沒代誌,不要在意腳
「上人說來不及了,代表什麼?」有一回金爺
爺問。
「時間不夠了。」師兄說。
「就是『袂赴啊』!」鄉音重的金爺爺又秀了
一句閩南語。前來參訪的師兄們一聽露出訝異
欽佩的笑聲。
「何謂慈濟?上人說,有大愛的心為別人著
想,就是做慈濟。」爺爺自問自答:「我這個
身體不方便的人,九十多歲了,還在做慈
濟!」
爺爺在一群慈誠師兄中,發現了因為骨髓發炎
剛開完刀不良於行的蔡師兄,對他多所慰勉;
「沒代誌,不要在意你的腳!」
師兄恭敬地合十道恩,金爺爺亦回禮:「也感
恩你們讓我這個老人『黑白講』。」
●
金爺爺曾說:「愛,是情感的認同!」我和同
修彭仲達,近四、五年來的孺慕親近,從爺爺
的身教風範中,了解到他老人家即使受了委屈
難堪的人事,總是展現無盡的寬容與慈愛,他
總讓我們深刻體會上人所欲傳達的生命美學。
曾經,金爺爺勉勵我說:「慈濟人要像摩門教
徒般,以挨家挨戶按門鈴式的傳教方式,將愛
送到人間。別忘了還要『勤』按自己心門的電
鈴,打開自己的大門,獻出自己的愛心,影響
別人。」這是十年前第一次上樂生,金爺爺對
我說的勉語。
多年來,金爺爺藉各種情境為人們說慈濟,不
論是公開演講、私下叮嚀,爺爺深愛慈濟的心
就像江河般沒有停止,那深重如海的愛、智慧
雋語,值得諦聽思量。
◎慈濟月刊 特別報導◎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