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陀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
◎證嚴上人開示◎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必須「用之
有道」。錢財是身外之物,為五家所共有
,因此不取不義之財,然而,能善於理財
者,卻可以將世間財換成智慧法財,取之
不竭,用之無盡。
《地藏經》有一句話說:「捨一得萬報」
,就是教導我們喜捨世間財物,自得福慧
功德法財;亦即「播福因、得福果」。這
都必須靠智慧的選擇,有的人認為:「有
錢為什麼不留著自己用,為什麼要拿給別
人用呢?這就是世間人的自私心念,亦即
是凡夫。」
像一顆種子放在袋子中,不肯把握季節播
種於土壤中,錯過生長時機,就無法發揮
作用,因此必須實時培育,使這顆種子發
揮其生長功能,等到氣候成熟,自然有累
累的果實。同樣的道理,自己親手布施,
比留給子孫替我們布施的功德還大,兒孫
自有兒孫福!
佛陀曾教導我們理財的方法,如何處理世
間財產,培育出世法財呢?世間財物應該
分成四份:
一、供養父母,以報宏恩─萬善以孝為首
,人必定要以孝為重,修學佛法也是以孝
為宗,絕不能沒有孝道。所以,財產要留
給四分之一孝養父母,讓父母的生活溫暖
飽足,使他們自由享用,以完成父母想做
的善業。
二、培育子女─生養子女要有責任心,須
為他們留一份教育基金,使其能安心完成
學業,因此,四分之一的財產是為子女留
存養育金。
三、家庭生活─另外四分之一財產是維持
日常生活安康的事業基金,應開源節流,
使其綿綿不息,方為生財之道。
四、社會福利─佛陀教育我們,延續本性
的良知慧命必須造福人群。我們應該用四
分之一的基金,奉獻於宏揚宗教正法,做
社會福利善業,如此亦可進修自己的福德
智慧。今生此世能夠生在福地,享受豐衣
足食的生活,是因為過去生中曾經有一份
造福人群的福業。佛陀希望我們的福報綿
延不絕,所以鼓勵人們以四分之一財產造
福人群,布施眾生結善緣。這就是捨世間
財修取永恆的法財。
願與大眾共勉,以佛陀的教育精神,處理
世間財產,修持福慧功德財。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