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軟實力
你的「愛抱怨」指數有多少?到底是用心
思考、還是用腦思考?人與人之間如何從
「相聲」變成「合唱」?走進謝麗華老師
的慈濟人文課堂,看年輕人如何養成真誠
、溫暖、愛與智慧的「軟實力」。
【書摘一】幸福迴路
「我們到底是用心思考,還是用腦思考?
」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有時候我們
生氣會罵人說:「沒用大腦。」有時候我
們把事情搞砸了,又會說:「真是不夠用
心。」
顯然的,所謂「不用心」,是對某件事情
投入的關注力不夠,所以有時候我們會「
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所看到的東
西或聽到的聲音都無法儲存在大腦。科學
家證實,大腦只會記錄自己關心的資訊,
所以腦科學家教導人們「集中意識」,以
改寫腦地圖。
專家認為,容易憂鬱的人傾向將小悲劇放
大,負面思考只是大腦錯誤路線所產生的
幻覺;只要改變大腦迴路,就能防止憂鬱
復發;更可積極透過心智訓練,強化正面
情緒。
日本藥學專家生田哲博士倡導,人可以把
「不幸腦」變成「幸福腦」。他提到,人
能「明確知道生存的目標」、「掌握自己
的人生」、「接受最真實的自己」這三件
事,就比較容易獲得滿足感,感受幸福。
這三件事,看起來比較像「心」的事,多
過「腦」的事,不是嗎?無論如何,我們
用心、用腦,都要創造美好人生。
佛經云「三明」:宿命明、天眼明、漏盡
明。證嚴上人詮釋:「宿命明」就是接受
因緣果報,理解真實的自己跟自他的因緣
,面對惡緣不必埋怨,若有過錯就改過,
才能改變命運;「天眼明」就是心眼明,
明白自己,也明白別人,看清人生境界,
自然明確知道生存的目標;「漏盡明」就
是以智慧來斷除一切煩惱,不受外境影響
心境,自然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上人教導慈濟人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對的
事,做就對了。我們都知道,多為別人付
出和祝福,肯定能產生愛的能量;也是改
變大腦迴路、趨向幸福感受很重要的練習
。
當我們為別人的幸福著想、付出、祝福時
,我們的嘴角是上揚的,心就不會有嫉妒
和憤怒。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在付出幫助
他人時,常常「見苦知福」,也會減少欲
望和憎恨。
許多投入志工服務的慈濟人,也常常分享
自己怎麼走出憂鬱,找到「幸福迴路」的
經驗。我教授「慈濟人文課」,喜歡以他
們的真實故事作教材。有學生說:「一直
以來,都沒有了解自己的內心在想什麼。
接觸這門課之後,除了更了解自己,也讓
我知道,很多事情只要轉個彎,就能想通
,不需要太複雜的思考。回歸人性的美好
,這就是慈濟人文吸引我的地方。」
的確,剛開始,學生怕我上課「洗腦」、
「枯燥無味」;然而,當他們找到了幸福
迴路,課程結束,往往回饋我以感恩。
【書摘二】挫折容忍力
每年暑假帶學生出國當教育志工,學生很
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安排一齣兒童劇獻
給當地小朋友。全長一小時的兒童劇,有
歌舞、豐富的布幕道具,幾年演出下來,
累積了一定的好口碑,所以常常是我們還
沒有出門,海外的志工就已經把七、八千
張兒童劇的票發出去了。
在這樣的期待之下,學生總希望這一年的
作品要比之前學長姊的更好;剛開始,一
定會碰到撞牆期,擬好的劇本草稿怎麼看
,就是不行。
第一次否決他們的提案時,他們還會點點
頭,聽老師為什麼有意見。第二次的提案
又被否定時,他們就不點頭了。我很注意
這樣的細節,因為這「不點頭」裏,有著
很多情緒,我知道他們想要跟我說:「老
師,我們已經很努力了。」「老師,你到
底要怎樣?」
我跟他們說:「不要問我要怎樣的劇本,
這是你們的事。我只代表其中一位觀眾,
又剛好是挑剔的觀眾。說服我,讓我覺得
你們的戲好看,別人也一定會覺得好看。
」
第三次他們再送草稿來時,真的可以感覺
到用盡了心思,希望可以讓老師滿意;但
是,我也不是故意刁難,品質不可以就是
不可以。只是,看他們垮著臉,我怕一而
再、再而三地打擊,會打掉他們所有的信
心,這時候,我溫言暖語地跟他們說:「
同學,很挫敗,是嗎?」他們都點頭。
「這是正常的。未來出社會工作,這樣的
經驗可以預期會更多。老闆很多時候只會
下指令,不會告訴你事情要怎樣做。我們
寫論文,用功了一整年,教授完全推翻我
們的計畫也是常有的事。早點適應吧!」
我們好好地談了一會兒,讓他們理解老師
的用意,「學習是學生的責任,面對挫折
,更是學習重要的一部分。」
他們繼續思考、創作,後來參考「證嚴法
師說故事」的內容,決定演出「雙頭鳥」
的故事。故事敘說一對雙頭鳥原本是生命
共同體,但是其中一頭鳥因為一念瞋心起
,寧可傷人傷己,全身的毛都掉光了;還
好蜜蜂即時解救,只是蜜蜂自己也面臨農
藥和環境污染的威脅。雙頭鳥受到幫助痊
癒後,決定作守護森林的大使,宣導人類
要做好環保。
這齣劇經過學生精彩的鋪陳,真的很好看
。我覺得自己也沒有辦法寫得這麼精彩,
所以通過了這個提案。他們認真準備道具
、布景,所到之處,都獲得觀眾熱烈迴響
。很多人問他們這齣劇怎樣產生的?這時
候我總會聽到學員長回答說:「『壓力』
加上『歡喜心』,就是『承擔力』。」
【書摘三】傾聽與接納
那天我在講課,課堂靠左後的方向傳來的
聲音一直讓我覺得很干擾。我停下來,頓
了一下,直視那位學生,「同學,我很受
不了你了!」
結果那個學生也不甘示弱:「老師,我也
受不了你了!」那語氣一聽就知道不是在
開玩笑,班上學生雖然笑了一下,很快也
把笑容收起。氣氛變得嚴肅,大家在觀望
這兩個師生會不會來一場「龍虎鬥」。
我吸了一口氣說,「好,你說,為什麼受
不了我?」
「你先說為什麼受不了我!」看來真的是
要找人吵架的。
「好,我說。剛才大家唱歌時,我覺得你
抓不到那個音準,應該要小聲一點跟著大
家一起唱,你唱得太大聲,五音不全,很
干擾。更何況,我現在教大家唱校歌,我
們要求一定的莊嚴,你這樣唱,就是不得
體。但是,如果我這樣說,你覺得不舒服
,我跟你道歉。」
講完之後,我說:「現在換你說。」
他也侃侃而談:「老師,我真的覺得我唱
得不錯,是你覺得我唱得不好而已。但是
如果你覺得聽了不舒服,我也跟你道歉。
」
大家笑起來,班上氣氛總算回復平靜。但
我們師生倆的關係在之後的日子,還是時
而會擦出點點火花。他像一個糾察員,一
直糾正我的用語;但我選擇「兵來將擋,
水來土掩」之策,從不被他考倒。一唱一
答之間,常常讓上課氣氛很輕鬆,還有學
生偷偷在作業簿回饋道:「老師真是高E
Q,上課很有趣。」
隨著一週又一週過去,我注意到這位學生
也慢慢地從左後方移到中間最顯眼的位子
,我們的過招已經慢慢從「相聲」變「合
唱」,他不只可以積極回應課堂老師的問
題,也常常是我的好幫手,上課前,一定
先把我的音樂等教材準備妥當。
我很欣慰自己遇到挑戰時,沒有逃避,更
沒有用老師的威權責備。正面的、積極的
回應,打開心門傾聽和接納,讓我在工作
上,找到很多滿足感和踏實感。
【作者序】與自己和他人和諧共處
面對課堂中的學生,老師雖不完美,重要
的是能自我覺察,不迴避挑戰,願意調整
、改變,就能把一次次火花轉化為教育的
契機。
◎撰文‧謝麗華◎
在臺灣從事教育工作十多年,對我來說,
是一個充滿挑戰和新鮮的事情。剛開始,
我用過去在馬來西亞的教育經驗和學生互
動,卻總是有一種搔不著癢處的無奈與失
落。學生冷冷地看著我,似是嘲諷老師的
熱情用錯對象;又似是疑惑,為什麼都不
理你了,你還那麼不識趣?
因為不氣餒,也或許是不服氣,我用盡辦
法要了解,這些年輕人到底在想什麼?我
大量閱覽臺灣的報紙和看電視新聞,很訝
異地發現,同一議題,在不同的媒體,竟
然有那麼大的差異報導和結論。
更讓我訝異的是,大部分媒體都在教導受
眾維護自我權利。重大意外發生時,本需
要社會大眾共同以慈悲和包容來承擔;但
如果激起受眾的憤怒,然後又將「憤怒」
放大、重播,激起更多仇恨,使更多人陷
入情緒化的「理盲」,久而久之,也就形
塑了一個愛抱怨的社會。
上人曾說,當心靈只有不滿,卻沒有出口
時,人就彷彿關在四堵牆中。有一次,我
請學生寫下自己的「愛抱怨」指數,從一
到十,結果平均值竟然超過八。我因此慢
慢體會為什麼上人要建立大愛電視臺,要
求媒體人要「報真導正」,作社會清流;
期許製作出可以指引年輕人方向的好節目
,讓他們可以走出「四堵牆」。上人也在
多次會議中,期勉老師要教會學生分辨是
非的能力。
好好分析,發現在這充滿聲光刺激的時代
,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安靜和專注的能力
。因為無法靜心和專注,就無法找到問題
的根本,更不用說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了
。年輕人身處E時代,以「滑手機」取代
了大部分的人際互動與溝通;然而面對真
實世界,他們卻顯得無措和慌張。
於是,我調整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嘗試更
貼近學生的生活,並引導他們以不同的角
度看世界。有一次,我請他們回憶兒時看
「瞎子摸象」的故事,最後,我們共同得
到一個結論,大家各有看法,都沒錯;但
堅持自己對、別人錯,就錯了。也順便提
醒年輕人,一時的衝動熱情,無法成事;
要社會更好,大家需要培養真誠、溫暖、
柔和、智慧的「軟實力」。
課堂上,我有時以溫言暖語勉勵;更多時
候,也嚴聲厲色,讓他們知道老師介意一
些行為表現和態度。偶爾還真是被他們氣
得落淚;但也總算讓這些年輕人理解,除
了堅強的實力,人更重要的是,不妥協地
堅持一些待人處事應有價值與態度,這才
是真正的軟實力。
真心期勉自己在教學路上的一些心得,可
以給年輕人參考,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
能夠找到一個與自己和諧相處,也與他人
和平共處的能力。
【慈濟道侶叢書 生命系列】
歡迎隨喜助印索閱本書
郵政劃撥帳號:19905781
戶名:慈濟傳播人文基金會
(請註明「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月一百元加入「慈濟道侶檀施會」,
每兩個月可獲贈一本最新出版叢書
洽詢專線:02-28989000分機1168
◎慈濟道侶叢書書訊◎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