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1359.JPG IMG_1359.JPG](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93km1208/1417669604-3129711572_m.jpg)
常念感恩,相互疼惜
◎證嚴上人開示◎
「人生之苦,源自心念。凡夫起心動念,
不斷複製煩惱,對人起愛慕、厭憎之心,
衍生糾結難解的愛恨情仇,造作種種業力
。」
十八日晨語,上人開示,佛陀覺知眾生都
有成佛的可能,希望引導人人出離苦難輪
迴,《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四念處」,
就是引導眾生了解自我生理、心理運作,
從根本除苦的方法。
「要『觀身不淨』,莫為本質不淨的軀體
起煩惱、造惡業。為了自身享樂,或因愛
惡執著而造業,皆要承受惡報、苦果,故
要自我警惕『觀受是苦』。此時見人行善
起尊敬心、彼時又盲目隨眾起瞋心,此刻
發心修行、下一刻起懈怠心……心念反覆
無常,即是『觀心無常』。」
上人再言,心中無法,即難透徹世事無常
、苦、空的實相,故佛陀以種種譬喻、方
便法引導大眾去除我執、我相,教眾「觀
法無我」。
佛陀宣講《法華經》時已經年老,故在《
信解品‧窮子喻》中以「爾時長者有疾,
自知將死不久」自喻。上人言,佛陀以身
示範,讓大眾了解,即使已經出家修行、
覺悟成道,同樣要經歷生、老、病、死的
過程,也有許多坎坷境界。
「要以開闊而單純的心面對逆境,斷惡修
善;更要把握短暫人生用心修行、與人結
好緣,則生生世世、來來回回,都能接續
善因緣,彼此度化。」
十八日早會時間,上人開示:「什麼樣的
人生最快樂?心寬念純,明辨是非,受人
恩惠,感恩圖報。」
上人教眾感念師恩、父母恩,還要感恩眾
生;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有人的努力付出
,都要感恩以待。
「感恩心要落實在人與人之間,相互疼惜
、惜福愛物。用開闊的心胸愛大地、愛人
類,即能建立自我品德。」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