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人生不外乎六個字:「拿得起」、「放得下」。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于丹說:
「看過千嬌百媚,行遍千山萬水,歷經千難萬阻,
老之將至,
生命中的那些紅塵過往、意氣飛揚,從來就不會消散,
深深鐫刻在歷史的深處,珍存在後人的記憶中。
一回回出發,終究一次次歸來。
我們用整個的前半生去拿得起,
也將用全部的後半生去放得下。」
很多人用前半生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成年人,
也許後半生該學習如何做個小孩。
人不經歷點風雨挫折是不可能的,
人的年輕時光之所以彌足珍貴,
就是因為前半生的歲月足夠他去摸索,去犯錯,
這樣才能積累自己人生的厚度,
創造更幸福圓滿的後半生。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
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沒有前半生的拿得起,也就無所謂後半生的放得下。
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
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
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自在。
生命作為奇蹟,實際上是無常——
有生,必有死;有向上,必有向下;有茂盛,必有凋零。
拋物線是最美的,
自由落體的閉幕,那才是一個瓜熟蒂落。
後半生應該放慢腳步,歇一歇,溫存片刻。
前半生,一切的生命跡象都是向上的,如上坡;
後半生呢,生命雖是仍然不息,但那叫「成熟」,
即使線條沒有向上,即使沒有下坡,
但也不過是平行,已經沒有了向上的傲氣。
儘管可以安慰自己不要如此悲觀,
每一段人生都有其中精彩之處,
甚至列出「成熟」「穩重」的好處,
但我們表示樂觀之時,
更應該清醒這不過是「安慰」,
以及「成熟」的潛台詞——
成熟,則蒂落了,就失去了再生長的可能。
生命跡象開始走下坡路,有點兒不甘心:
為什麼人總要在懂得如何生活的時候,
才發覺已經時不待我?
或者說,時不待我的時候,才懂得如何生活?
或許是因為不甘心,
於是,對於生命的一分一秒,對於生活的一草一木,
便多了一份沉靜的思考——
只希望,生命的下坡,換得心靈的上坡。
馬未都說:
「人的前半生總是不如後半生過得仔細,
年輕時沒有荒唐就等於沒有年輕過,
可後半輩子活得仔細了也未必有意思。」
遠離人煙再怎麼修行,都稱不上真正的修行;
在紛擾複雜的社會中,跨越苦惱一天天活下去才是修行。
前半生種因,後半生收果;
前半生拿得起,後半生放得下。
憂患纏身,煩擾奔忙,雖錦衣厚味,亦覺萬狀苦愁;
清閒無事,坐臥隨心,雖粗衣淡飯,但覺一塵不染。
所謂放下,
即是要放下那些自私的願望和心頭的雜念,
放下那些無謂的固執和狹隘的偏執。
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邊,
懂得放下,生命才會愈加完美。
用你的前半生,經歷別人沒經歷過的,
用你的後半生,經歷別人正在經歷的,
這才是個圓滿的人生。

◎轉貼心靈修習佳文共賞◎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