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5126.jpg 

 

生命的本然

 

◎撰文‧林美容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教授)

  

眾多不同的宗教修行方式, 

無非在發現生命本然的結構, 

開發靈明覺知的生命潛能,

達致生命的終極關懷。

  

生命有一些道理,其實都很簡單——有生

必有死,這是生命結構的本然,大家都得

要接受的事實。有因必有果,種什麼因得

什麼果,自然界與超自然界都依循著因果

律運行,人的世界也一樣受到因果律的支

配。

 

然而,許許多多生命中的本然,其實很容

易被一般大眾所忽略。譬如,多數人往往

專注「活著」,卻沒有意識到「死亡」的

存在;或是我們起心動念種了什麼因,卻

忘了考慮它的後果;或是想到立即的影響

,仍然沒有想到更長遠的後果。這些對於

生命本然之忽視與無意識的狀態,說不定

也是生命的另一種本然吧!

 

過去諸多的生命覺者、或是宗教上有修為

的智者,常會啟發人們對生命本然的發現

與覺知;眾多不同的宗教修行方式,無非

在發現生命本然的結構,開發靈明覺知的

生命潛能,達致生命的終極關懷。

 

在好山好水的花蓮,不只孕育出崇尚樸實

的民風,也吸引很多宗教人士匯集於此;

形塑了一種特別的宗教氛圍,既適合出世

的隱士,又適合入世的行道者。「儉樸隱

遁」自有其宗教性的追求,「熱情揚道」

也有其素樸的關懷。

 

十幾年來,慈濟大學宗教所矗立在充滿宗

教氛圍的花蓮,持續推動「信仰」、「實

踐」與「療癒」此三大核心並重的教育理

念,對於宗教信仰研究不只是探索教義理

論,更注重宗教在現實社會的實踐以及個

人心靈層面的療癒。

 

誠然,研究宗教知識並不等於個人信仰的

追求,因此藉由寬廣的態度去認識學習宗

教,將有助於宗教行者在日常生活與宗教

領域的應用與實踐。

 

今日臺灣佛教大興,佛教人才的養成也不

能只局限於佛學教育之中。慈濟大學宗教

所成立以來,不少出家法師前來就讀,其

中大多數人都已順利畢業。他們就讀的動

機,多源自於在寺院修行時,面對到信眾

所提出各種五花八門問題後,深刻認識自

身必須擁有更寬廣的知識背景,或是更能

契合信眾的言語概念才能化益當機。

 

當然就讀宗教所的人,各種宗教背景都有

,甚至也碰過自稱是無神論的學生,但是

慈大宗教所研究生的特點在於,大部分的

人對於宗教信仰都具有實踐與追求的熱情

,我們期待更多宗教生命的交會與探索,

開啟我們對宗教智慧更深層的理解。

 
◎慈濟月刊 百川歸海◎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宗教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