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yimg.com/2/Gzk87yB7s58.Dv.oSud6pM3vGfNeb9MVeM4AZktP20Mm.1kZ3x0HjA--/89/l/WwCBG0da3tL04ajvJ5e52g.jpg)
莫衝莫急,但要積極
◎證嚴上人開示◎
人人有心,更要合心
雖因眼疾手術醫囑須靜養數日,珍惜分秒的上
人,除了志工早會慈允由精舍師父們輪流主持
外,依然會見諸多來客;不惜色身,只盼能多
關懷大眾、利益大眾。
「要把握好『宗教』二字的意義——『宗』是
人生的宗旨、『教』是生活的教育;只要是正
信的宗教,都對人生有良好的教育作用。」
二日與廣東、廣西、湖南、海南慈濟人座談,
上人表示,雖說宗教皆具有正向的影響力,但
各宗教的教理深淺不同。「佛教義理深廣不可
思議,但重視的『因、緣、果、報』其實很淺
顯,對人的教育卻影響廣遠。」
上人舉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很淺易
的因果道理;但若進一步分析:「大樹的種子
是『因』,泥土、水分、陽光與空氣即是
『緣』;因緣會聚長成大樹,開花結果生出種
子,種子落地又漸漸長成樹。從種子而大樹,
再從大樹而種子,有其因緣會聚的循環過程,
萬物就是如此循環不已。」
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總在因緣果報循環中;人
生也是在互動循環中,不離因緣果報的道理。
上人開示:「不同於草木的無情,人類是有情
眾生,本具與佛同等的善良本性,即如來自
性;卻受後天環境熏染,因緣積聚複雜的習
氣,從而改變了人生。」
上人教眾,學佛就是以佛法洗滌習氣,回歸清
淨善良本性。「很多人因為遇到慈濟,受用一
句靜思語而改變脾氣;改了習氣也就改了方
向——不論是自我心境或是家庭生活,乃至於
人際關係,從此大不相同,已然走在回歸本性
的輕安路途中。」
南非本土志工雖然窮苦,卻發心跨國到更窮困
的莫三比克、史瓦濟蘭、賴索托、辛巴威等
地,付出心靈的財富,帶動居民也能付出無所
求而輕安自在。上人以此為例,鼓勵大陸慈濟
人:「天下事並非不可為;只要人人有心,總
合每個人的心,成就一個大合心,則能使命必
達!」
合和互協,鋪穩心路
世間一切皆「無常」——有形之物皆有「成、
住、壞、空」,人的身體不離「生、老、病、
死」,心念則常在「生、住、異、滅」中;這
是佛陀教導我們的「物理」、「生理」及「心
理」。
即使是自己的身體,人也無法掌控其老化。上
人表示,近日眼睛因白內障動手術,靜養期間
腰痛舊疾復發,複合式的疼痛並起,真實感到
自己的身體,連自己都把握不住。「想當年也
曾年輕,為何老化如此快速?人生苦短,想要
做的事那麼多,總是有那分『來不及』的急切
感。」
慈濟二十多年前援濟大陸華中、華東水患,當
時民心非常純樸;今非昔比,大陸人口快速增
加,接近十四億人,約為全球人口的五分之
一,經濟更在蓬勃發展中。上人殷囑大陸慈濟
人負起使命,廣為淨化人心,接引更多當地人
走入慈濟,鋪穩一條安住人心的路。
儘管在二十多年賑災扶困互動下,大陸各界很
肯定慈濟人文,但上人提醒,很多事無法求
快,期勉同仁與志工做事要「靜思」。
「行事之前,靜心思考該如何做?全面考慮清
楚再踏實進行。反之,莽撞往前衝,會來不及
『煞車』而自陷險境。做事莫衝、莫急,但必
須精進。」
上人強調,「積極行事」必須在軌道上積極,
絕不能脫軌。「要守持大愛無私的心與人互
動;圓融人事,才能團結更多人力、發揮更大
力量。」
慈濟路如何走?上人強調:「要把握靜思法
脈——內修誠正信實、力行四弘誓願;開啟慈
濟宗門——外行慈悲喜捨、發揮合和互協。」
血親之緣,只在一生一世;在慈濟,人人是法
親,志同道合共創善因緣,法緣延續生生世
世。上人期待法親間,務必合和互協、樹立人
品典範,才能促進天下平安無災難。
「合心,慈悲平等最吉祥;和氣,喜捨宏願最
大福;互愛,寬純無量最輕安;協力,攝心能
捨最自在。」
遇難要說明,遇阻要堅持
四日與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慈示,須透徹了
解靜思法脈,才能準確開啟宗門方向。
「既有心做事,莫只局限在自己的事務上;應
用心通盤了解全局,再專精負責自己分內之
事。行事要準也要快,推動會務才不會差之毫
釐、失之千里。」
如何接引人明悉法脈精神與宗門方向?上人教
導:「一口氣將整桶水全倒在石頭上,很快就
蒸發乾了;以點點滴滴淨水持續澆灌,才能讓
石頭漸漸濡溼。要耐心施予法水,才能長時間
『浸潤』人心,傳承法脈。」
德國陳樹微師姊、范德祿師兄伉儷及荷蘭鄭秋
娣師姊,向上人報告義大利北部去年五月地震
災後,慈濟關懷援助狀況;梵蒂岡教廷人員得
知慈濟在義大利賑災,邀請志工四月二十六、
二十七日到梵蒂岡介紹慈濟。
歐洲與本會地理相隔遙遠,上人叮嚀,在異國
行慈濟事,要與本會緊密聯繫,遇到困難要說
明、遇到阻礙要堅持。
「傳法本就艱辛,何況要走入宗門,得跨過很
多門檻、突破很多困難。慈濟人所做都是光明
磊落之事,即使遭受誤解或反對,『對的事,
做就對了』;但要用心讓人理解我們所做,以
後做事才會更坦然易行。」
聖人無夢,佛性真實
一位來自廣東汕頭的年輕人表示,自學佛以
來,有些奇異景象的經驗——如忽覺滿室異
香,卻不知香從何來?又如夢中所見或持咒所
現,自己似坐在飛機上,時而升起、時而降
落。尋思人生方向,不知做什麼好;不得不做
的事卻也不少,或是迫於父母的期待,或是因
應在社會生存的必要。遇慈濟之後,有所領
悟,想皈依上人。
上人開示︰「聖人無夢。何必執著於夢境!醒
來後,夢中種種境界已成過去,若一意執著,
以假為真,會很危險。」
佛陀來人間說法,是為了教導人人行菩薩道、
教導人人知曉本具清淨佛性。上人指出:「佛
性並不在你看到的那些異常境界,執著境界會
亂了自性。真正的佛性,在於啟發自己的慈悲
心,視天下眾生如眷屬。既生在人間,行為要
合於世間的情理,令父母安心是為人之道。」
《父母恩重難報經》描述,佛陀向路上白骨頂
禮,因為那些白骨是生生世世的父母。上人以
此說明:「每個人都曾經是我們過去生中的眷
屬,對人要起慈悲心、生恭敬心;無論是遇順
增上緣或逆增上緣,都要恭敬以對。」
就如《法華經》裏的常不輕菩薩,任何人打
他、罵他,他都向對方頂禮,因為他認為人人
都有佛性,未來都可能成佛,不輕視任何一個
人。上人說:「佛,就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能
愛人、助人,都是人間菩薩。能恭敬待人、不
令父母擔心,就是修行。」
上人表示,要皈依,就要接受師父的法門。
「我的法門就是『為佛教,為眾生』。願意在
日常生活中好好做人、發心立願為人群付出,
才能皈依。」
彼此感恩,互為貴人
五日,與上海志工談話,上人言明,若無法接
引更多人投入,志業無法成就;要做到「人人
進來、人人感恩」。
「有人才有力量;不能對人表達感恩,就留不
住人也帶不動人。人與人之間,平時有愛的互
動、有親切的關懷,能將心比心為人著想,就
是慈濟的人文精神。」
有些志工很能幹,也很一心一志做慈濟,但領
眾時會給人很大的壓力。上人叮嚀,人人各有
其家業與事業,想要「人間菩薩招生」,必須
顧及志工們的家庭;莫因對方難以配合,就生
排斥心,這樣會給人很大的壓力。
「『法親關懷』非常重要。對於不熟識而非親
非故者,我們會翻山越嶺去看顧與援助,更何
況是同師同道的法親,怎可不善待與珍惜?法
親之間一定要彼此感恩、互為貴人,合和互協
才能同增慧命。」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