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懷印順導師
◎撰文‧林建德◎
(慈濟大學宗教與人文研究所副教授)
導師一生潛心於佛法的研修,所
薪傳的「人間佛教」理想,需要
被了解、被認識,才是對導師真
正的尊敬。
印順導師圓寂至今已有八年了,雖然色身
遠去,但精神和思想卻常住在我心裏,我
不時緬懷、追思起這一代高僧。特別是身
處在慈濟的團體中,有著印順導師和證嚴
上人的殊勝法緣,承傳著「人間佛教」的
共同理想,更令人覺得難能可貴!
其中,導師和上人相識的過程最令人觸
動。五十年前第一次見面,彷彿冥冥中註
定師徒間的法誼──第一、上人有所堅
持,不為受戒而輕易在戒場拜師;第二、
上人返回花蓮前夕,興起請購《太虛大師
全集》之念;第三、到慧日講堂購書後的
一場大雨,留住了上人離去的步伐;第
四、導師恰好駐錫講堂之中而得相見。
正是那分堅持、那套書以及那場雨,期間
沒有太多言語,巧妙地牽起兩人的師徒因
緣。數十年後,導師回憶起這段往事,也
直說「因緣不可思議」。如此,從太虛大
師、印順導師、證嚴上人,共同薪傳著人
生或人間佛教的法脈,一起以「為佛教,
為眾生」為心法,力行大乘菩薩「上求佛
道,下化眾生」的悲心和誓願。
如上人所說:「吾師,用生命灌注了佛教
與蒼生」;導師一生心無所求,對世間一
切不起染執,唯潛心於佛法的研修,孜孜
不息探求佛法真義;所留下的著述,即是
他心血的結晶,也是遺留世間最珍貴的資
產。
在慈濟大學任教的這幾年,總覺得自己應
該為導師思想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因此
除了開設「人間佛教」相關課程,向學子
們介紹導師的學說外,也時常撰寫學術論
文,探討導師的著作和觀點,但始終覺得
做得不夠多、不夠好。
在慈濟大學入口正方大廳有著導師的銅
像,此銅像既不放在慈濟醫院、也不置於
人文志業中心,而是放在大學的核心地
帶,我想當中必有一定的象徵或指標意
義,不僅因為導師是本校創辦人的師父、
當代的佛學泰斗,同時也提示我們對學術
「求真」精神的重視與推崇。
在導師圓寂八年的今天,身處在慈濟大學
之中,憑藉著導師和上人的殊勝法緣,我
們對導師思想要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也
唯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才是對他真正的
尊敬!
◎慈濟月刊 百川歸海◎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