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思晨語。法華經序》
3. 求法傳法一念心
以下為2010年4月13日,大愛電視台首播--
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法華經序》的
內容。
農曆的二月初八日,那就是釋迦牟
尼佛他出家的日子。
感恩,感恩有這一天,感恩那個時候的悉逹多
太子,起一念心,那就是不忍眾生受苦難,眾
生的苦難就是苦在那分心靈,苦在那分最現實
的生活。
那個時代是四姓階級分明;苦在所看到的,那
種不平等的人生。更看到人生很奧祕,有生老
病死。為什麼人生來到世間,第一看到的都是
這麼不平等?再來體會到的,真的深覆覆藏著
那種的苦,無論是富貴或是貧賤,同樣都有生
老病死。
哪怕是最富貴的貴為國王,他自己本身是一位
太子,他的父親是一位國王;從他小時候一直
到長大,不知覺中也看到父親邁入老年的境界
了。看到外面貧窮苦難的人,那種的老態龍
鍾,又貧又病又老,最後不就是死嗎!
貧窮的人是這樣,富貴的人難道不是這樣嗎?
是的,父親雖然富貴,郤也有老也會病;有一
天也會死。既然都是同樣老病死,就是人生的
循環,又為什麼有四姓階級之分?
這就是人人都有的心靈的煩惱,所以他就希望
要去突破,體解這個煩惱奧祕到底是什麼?道
理是存在哪裡?因為這樣,所以他脫離皇宮出
家去了。
他要去探討到底是什麼樣的宗教,才是真正了
生脫死?才是真正可以人生平等?才是真正生
命中最奧祕的?到底要如何去開啟生命中,無
法理解的生老病死之因?所以因為這樣他起了
一念心,就在這一天出皇宮了沒有再還俗,他
已經脫俗了,這念心是多麼堅定。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今天,才有你我在這
裡坐著,有我們彼此互相來成就。
所以每要說一部經,也要有六成就
--
《六成就》
信成就 聞成就
時成就 主成就
處成就 眾成就
這六成就,也要時成就地點成就,其中講的人
也要有,聽的人也要有等等…總共要有六種。
我們現在在這裡,也有「時成就」每天的這個
時刻。因為這個時間,不會有人來找我,不會
中途打斷我要說話的時間,所以這個時間就是
屬於我最完整的時間,也是大家的時間、你們
的時間。
這個時刻就是我們的本分,勤精進最虔誠的時
刻,所以這個時刻就是「時成就」--你們的
時間成就,我的時間成就。
在這個完整的時間,我們地點也成就,這叫做
「處成就」--因為我在花蓮、在精舍,所以
在精舍這個地點,我們才有辦法來成就今天在
講話的時間。所以有這個地方,有你們、有
我、有這個時間,還有說的人,有聽的人等
等…這都是要有所成就。
所以我們這樣的成就,就是因為有佛陀,二千
多年前的這個時刻,天末亮,半夜他離開皇
宮,所以讓我們有佛法流傳在人間。
我們凡夫來到人間,有這個因緣接觸了佛法,
我們應該要很珍惜。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修行
的道場,我們應該以最虔誠的心來觀想--
「三千世界諸佛菩薩,都能集中到我們的道
場。」我們的道場是什麼樣的道場?我們就觀
想是靈山會的道場。
不是有一首偈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
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
修。」可不是嗎?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靈山塔,
所以靈山的道場在多遠呢?當下即是。所以我
們必定要以很虔誠的心--我們禮拜,我們觀
想,諸佛菩薩降臨在靈山會上。當然我們要很
用功,用最虔敬的心。
所以我們要禮《法華經序》時,字字都是寶,
每一字都是拜。記得我年輕時在小木屋,全部
的(法華經)就是每字一拜。
因為「經就是道,道就是路」,所以我們要用
最虔誠的心來禮經,字字都好像我們念過了一
字;拜過了一字,就好像向前一步一樣。要步
步精進,字字珠璣,每一個字都可以入我們的
心;我們每一禮一拜,我們都好像再進一步,
所以禮經如行向靈山會。我們在禮經就好像我
們開步走,我們禮一拜就是進一步,向著靈山
會愈來愈接近。這就是要有一種觀想。
禮經行向靈山法會
取經虔誠求法精進
字字法髓滋養慧命
每禮一拜如進一步
觀想親近法會聖眾
就好像去取經,看看玄奘法師去西方取經,因
為從中國往印度走,這叫做西方也叫做西天。
因為佛生在中國的西方,要去那個地方很遠。
好像如登天之難,非常困難,那個時候,靠著
他兩條腿和一匹馬,這樣向前走,非常辛苦。
以最虔誠的心,最堅定的志,所以才能從印度
將佛陀所說的教法,引進到中國來,這就是要
虔誠,取經求法精進的心。
看看,若不是玄奘法師,抱著那念虔誠求法精
進的心,哪可能,今天我們有這麼多的經典,
可講可讀呢!
雖然《法華經》是鳩摩羅什法師所翻譯,也是
鳩摩羅什法師從龜茲國來到中國,來傳經來譯
經,這也是我們要感恩的地方。
這也就是他們有這分虔誠,無論是傳經來中
國,或是中國去取經,在在都不離開那念虔
誠。
求法傳法,傳法求法,都需要精進的心。
所以我們每天在禮經,都是步步向前進--我
們的心除了好像一直接近靈鷲山那個境界;我
們要去參與,佛陀講經的法會裡,我們要去取
經,所以我們要虔誠。
「經」就是字編織起來的法句,這就是要這樣
一字一字編起來,一句一句合起來就是法。所
以字字我們都要把它當作非常寶貴,所以每個
字都是寶,每個字都是法,所以字字法髓茲養
慧命。我們要每個字都要很寶貴很珍惜,那就
是法髓,可以滋養我們的慧命。我們若不是這
樣一句一字的入心,我們的慧命如何能成長
呢?所以慧命若要成長,我們就要字字把它當
作是法髓。
因為髓是在人的生命中,是造血的功能;我們
的慧命就是要如何讓我們的生命中,產生了無
量數法的智慧!
剛才說過,佛陀去探討人生的奧祕,這個真理
的祕訣到底是什麼呢?其實我們若沒有充分的
智慧,我們要能真正體會很難。所以佛陀一生
中,四十二年的時間,為了要讓人知道,這個
法最真實的法髓;要讓大家能知道,所以他就
以種種的譬喻,談很多的小教。因為小根機就
投以小教,應小根小機的人能來親近,願意接
受。
這種的親近和接受,只不過是初步而已,但是
這種引進來的初步,就要用四十二年。
這樣是不是對全印度的人,都已經接引到了
呢?還沒有,四十二年雖然是很長,不過在這
個時間空間,說起來還是很短暫;四十二年,
還不到四天王天的一天,所以還算是短暫。
佛陀出生,雖然是在地球上娑婆世界,但是他
才一個人出生在印度。印度有多大,你們知道
嗎?很大,那是一個大大陸,很大!但是一個
人能在多大的空間裡呢?只不過在恆河沙兩岸
的地方。
走得完嗎?走不完,那時候的印度是很多的國
家,它一個城就稱一個國,所以城城為國。
這麼多的地方,有一回,佛陀到了一個國家,
那個國家的首都裡面,總共九萬人口,只有三
分之一有機會,看到佛聽到法;另外的三分之
一,有聽到佛陀,沒有看到佛的人;另外的三
分之一,連聽到連看到都沒有機會。
一個小小的城市,只有九萬的人口而已,想想
看,這樣佛法到底在這四十多年間,能普遍多
少人呢?有限!所以說來,我們應該是很有
福,所以我們真的能接受到佛法。
我們已經離佛陀二千多年了,二千多年在人間
說來數字很大,但是也是告訴我們還算是很短
暫,在忉利天一個月還不到!他們一天是我們
的一百年,我們一千天也才是他們的十天而
已。
佛陀在人間到現在,也只不過二千多年,所以
說來時間到底長是短呢?對天堂來說是很短,
尤其是四天王天的上面,忉利天的上面還有很
多天。
所以說來,這實在是在人間的生命很短暫。不
過,我們在人間才有佛法可聽,這叫做「精
要」!所以我們在這麼精要的人生,雖然短
暫,不過,我們能會遇佛法,我們能接受到佛
法,所以我們應該要顧好我們的慧命。
慧命要能成長,就要智慧增長,才真正能?滋潤
到佛法;有佛法滋潤到,我們的慧命才能增
長。 所以我們必定要字字法髓,字字都是我們
的法髓,每一個字都很精要,所以朵朵法髓滋
養慧命,所以我們應該要很重法。
每個字都是寶都是法,所以我們要字字禮拜尊
重。所以我們每禮一拜,如親近於靈山法會!
我們必定要有這個心,今天我們在這裡如此殊
勝的因緣,我們應該要很珍惜。所以我們要禮
拜,我們禮一拜就是進一步,我們每個字都是
一滴法髓;我們要以很虔誠的心,去了解內
容,去體會靈山會的莊嚴。
因為我們人人有個靈山塔,求佛法莫遠求;其
實人人都有心中的一個道場,所以我們這個靈
山塔最好修行!所以我們要時時感恩尊重,尤
其要虔誠以求法精進的心--字字珠璣那就是
步步精進,點點滴滴法髓滋潤我們的慧命。
這要大家時時多用心啊!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