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下身段,才能度人

 

◎證嚴上人開示◎

  

學習「佛陀本懷」

 

十九位回精舍短期精進的臺南慈濟人,由領隊

張文郎師兄帶領向上人告假。上人勉眾在生活

中用心體會佛法,則日日皆是「打佛七」。

 

「佛法無處不在,只是凡夫心胸狹窄,知見局

限在自己的生活範圍,看不清道理,也容易與

人斤斤計較。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大家不只

得聞佛法,且能行於正道,真的很幸福!」

 

上人指出,佛法真理經千古而不變,每一個時

代、每一種社會生態,都需要佛法以補現世人

間所缺乏的人情事理、倫理道德。

 

「須先將人心喚回人倫正軌,佛心才能浮

現。」上人表示,學佛者要認清佛陀說法的本

懷,以佛心為己心,將法運用在生活中。「如

果只是拜誦而沒有運用,法就只是存在經典中

的白紙黑字,遑論有『功德』。」

 

上人強調「經就是道,道就是路」。「光誦經

卻不了解意義,等於不知道方向、走不通道

路。唯有用心接受佛陀教法,運用在生活、家

庭與社會中,才能由小而大利益眾生。」

 

作為靜思弟子、慈濟宗門人,上人教眾要把佛

法生活化,「法」入心且法入「行」。

  

  

提起「自性三寶」

 

雲嘉南區培訓委員慈誠尋根暨精神研習會中,

上人言及,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故謂「無

常」。「在無常人生中,唯有把握尚能自主運

用的身軀,做該做的事,為社會人群付出,才

能開拓生命的深度與廣度,不枉此生。」

 

曾有一位企業家向上人訴說心靈煩惱——他的

企業開展到許多國家,但唯一的兒子卻不想承

接,只想當股東;讓他很擔憂自己開創的企業

能維持多久?

 

「我告訴他:不要想著還能再支持多久,可以

做多少就盡量做,但不是為自己做,而是打開

心胸,把天下人都當成自己的兒子,運用財富

幫助人人安定生活。能夠如此,煩惱馬上消

失。」

 

當時企業家回答:「這怎麼可能?」上人慨

嘆:「人生患得患失,所以煩惱無盡。」

 

全球超過七十億人口,受證委員、慈誠者未超

過十萬人,上人表示實為稀少。「『無上甚深

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人生無常,壽命

長短無法自主;得遇佛法,且能進入慈濟宗

門,有志一同為人間付出,何其有福!要起

『難遭遇』之想,把握善因緣、珍惜聞法修行

的機會,積極付出。」

 

上人以「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

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殷勉即

將受證的師兄師姊們,務須自我要求,開闊眼

界與心胸。「臺灣是慈濟發祥地,要發大心、

立大願,為天下作典範,讓海內外有志成為人

間菩薩者回來學習。」

 

唯有大地平安,才能保障自身平安。上人教

勉:「欲求大地平安,須先安定人心;欲安人

心,就要懂得道理、了解人情。慈濟人的情是

『覺有情』——認知所有的有情眾生、蠢動含

靈皆有佛性,所以尊重眾生命、與天地共生

息。切莫為了口欲而傷害動物的生命。」

 

人人都有「自性三寶」,要時時自省:佛心是

否入己心?佛法是否入身行?習氣是否真的改

過?「若心中有佛、行中有法、習氣修除,自

然人格圓滿,能夠受人信任與肯定;所說的

話,別人願意聽從,如此就能接引、度化眾

生。」

  

  

以法「濟貧教富」

 

與菲律賓分會執行長李偉嵩師兄等人談話,上

人讚歎當地「濟貧教富」的方法與成果,教眾

廣招人間菩薩,啟發愛心。

 

「募人在於募心;若像買賣一般,便失去行善

的意義。要啟發富人的愛心,凝聚更大的力

量,更要與本土志工攜手合作,共同改善社會

環境。」

 

談到四十多年前出版單張報紙式的《慈濟月

刊》,主要功能為「徵信」,要讓會員知道自

己每個月的善款已如實匯入慈濟功德海,並且

報導照顧戶的生活情形,啟發大眾的慈悲心;

也融會佛法道理,引導會眾付出無所求且輕安

歡喜。

 

上人以此為例表示,要用「教育」的方式帶動

善心、善行,而非僅是刊登捐款人的姓名與捐

款額,而使人產生執著。

 

「對於求名而付出的人,要給予法,用道理啟

發他的心,引導對方了解——有苦難人、有付

出的機會,自己才能成為菩薩。」

 

上人強調,總是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人,不

能讓人真正尊重;願意放下身段為社會人群付

出,更令人佩服。

 

「享福徒然消福,比較財富只會增長貢高我慢

心;唯有『折貢高憍慢幢』,才不會受傲慢心

自我障礙。」上人教導,要學做菩薩,就要走

入人群,以平等、尊重心與人互動,才能度更

多有力量的人共同投入,讓世間更多苦難人得

救。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