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心量自造

 

 

◎證嚴上人開示◎

 

 

身心不動,恆持初心

 

 

晨語時間上人開示,《法華經》描述日月燈明

佛放光入定「六十小劫,身心不動」, 用以形

容佛心無量無邊;而在場大眾由佛所展現的瑞

相,感受道場莊嚴隆重,亦專注靜坐,起恭敬

信心,在六十小劫中體會「離言法華」的佛心

境界,心靈與佛心契合,待時間、空間、人與

人之間因緣都成熟了,佛陀即宣演大法。

 

上人言,「劫」不只形容長時間,也可形容很

短暫的起心動念——能照顧好剎那間發出的清

淨善念,面對種種困難都能用心克服,這分善

念就能恆住不失,即為「把握當下,恆持剎

那」。

 

「既發宏願,不僅要恆持初心,且要自觀心

念,究竟是為私欲在計量,或是為天下眾生而

思量?一念善念為天下眾生,則心胸寬廣、收

放自如;若是為私欲而計較,心胸會愈漸狹

窄,容不得人與事。」

 

上人敦勉人人提起大悲心,付出無所求、救助

苦難眾生;且要作開導眾生的善知識,導正

道、教其耕耘心靈福田,使身心安定有依靠,

即是人間菩薩。

 

 

 

 

人心復古,用愛付出

 

 

「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

精進共修圓緣,上人致勉,慈濟能有今日四大

志業成果,是人人恆持初心以成;感恩大家發

一念善心,有志一同進入慈濟大門,長久在崗

位上用心、用愛為人群付出。

 

「佛典中,『劫』有『增劫』與『減劫』,在

世間成、住、壞、空四大時期中的『住劫』,

人壽每一百年增加一歲,從十歲增加到八萬

歲,稱為『增劫』;隨著人心無明愈增、惡業

積累,在『住劫』後期,開始進入『減劫』,

人壽每一百年減少一歲,從八萬歲減至十

歲。」

 

上人引申,若是人心復古,回歸善良本性,人

人做好事、和睦相處,人心和則天地氣候調

和,壽命將穩定成長;但若人心善念減少、惡

念漸增,導致天災人禍愈多,人壽就會逐漸遞

減。

 

「一念清淨善念,可以延續恆久,讓剎那成為

永恆;只要抱定『對的事,做就對了』的決

心,就能在人間留下值得傳頌的歷史,造就有

價值的人生。』

 

上人以己為例,自從離家來到花蓮,這五十年

間,心志未改;稟承師教「為佛教,為眾

生」,走過草創慈濟的克難艱辛,開展出如今

的康莊菩薩道。

 

「佛陀在兩千多年前說法度化眾生,其教法由

佛弟子世代傳續迄今;靜思法脈即傳承佛教而

開啟慈濟宗門入群度眾。期盼同仁們以清淨心

投入志業,內修誠正信實、外行慈悲喜捨,讓

法脈宗門恆久傳續。」

 

 

 

 

心靈無礙,滅除苦因

 

 

凡夫心易受外境影響,不斷複製煩惱,在人我

是非中痛苦糾纏。上人以「四聖諦」教眾了解

「苦」之來源、因緣果報輪迴不止而「集」聚

種種人間苦,若要「滅」苦,就要運用佛法之

「道」,懺悔改過,不再與人有怨恨糾葛。

 

上人勉眾,一念心轉,就能轉惡緣為善緣,成

就功德。「人與人之間起磨擦,要勇敢懺悔,

向對方賠不是;只要彼此心靈溝通無礙,就不

會埋藏怨與恨的種子。你我合心,同行正知正

見的康莊大道,就能滅苦因、除惡果。」

 

上人言,靜思法脈「勤行道」,所行之道,就

是菩提大道,要分秒不空過,精進不懈怠,

「即使外境紛紛擾擾,內心道場要永遠靜寂清

澄,才能克服困難、穩定前行。」

 

在紛擾的人間做事,上人教眾,要訓練自己經

得起挑戰,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用清淨心

走入人群,才能安然行走「慈濟宗門人間

路」,看見「無量法門,悉現在前」,而「得

大智慧,通達諸法」。

 

每一個人的人生智慧與經驗,都是可供學習或

警惕的經典,走入「慈濟宗門人間路」,從中

體會深奧佛理,還要在人間接引眾生都能覺

悟、入法,以達社會祥和。

 

上人期許同仁們皆具「大慈無悔、大悲無怨、

大喜無憂、大捨無求」之心懷——「慈心圓融

無後悔,悲心同根無怨尤,喜心淨化無憂愁,

捨心永恆無所求」,以「付出無所求,還要感

恩」的心態待人處事,就不會起煩惱、計較

心;人人心態清淨,合心、和氣、互愛、協

力,即能成就「立體琉璃同心圓」。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蘊璞小院 的頭像
    蘊璞小院

    蘊璞小院的部落格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