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我受益匪淺的四句話
人的一生中,遇到貴人不容易,要明白為人處
世的道理也不容易。最近,有朋友推心置腹地
跟我說了幾句話,使我受益非淺。他說,我送
你的這幾句話,其實都是生活中的潛規則。
第一句話:
“不要盤算太多,要順其自然。”
朋友說的第一句話是典型的經驗之談:“做一
個人不要盤算太多,只要自身努力夠了,就不
要拼命去求人,有時想的越多,心越急就越得
不到回報;等你不想的時候,它就會意想不到
地屬於你。有些潛規則與不能把握的東西,還
是順其自然。人的進步與發展是相對的,該是
你的東西終歸是你的,不要強求。”
第二句話:
“壓抑自己沒必要,奉承巴結也沒必要”。
朋友說的第二句話是勸我不要壓抑自己,也不
要巴結別人:“鄉下與城裡、下屬與上司、窮
人與富人不可能對等,壓抑自己是完全沒有必
要的。相對於趾高氣昂的人,你再怎麼尊重他
,他也不會平等對你。因此,奉承、巴結沒有
必要——他永遠不會因為同情而施捨你。不管
出身低微,還是處境艱難,都不要寄希望於他
人禮遇,惟有保持應有的人格力量,直面人生
,當說時就說,當做時就做,別心虛和畏首畏
尾,就不會輕易讓人看不起,也將贏得更多平
等的機會和人的尊重。
第三句話:
“不要對誰特別好,也不要對誰特別不好。”
朋友說的第三句話講的是“中庸之道”:拼命
三郎值得肯定,但是要掌握好火候,因為有個
基本現實是,多數人並不願意看著你進步。不
論你怎麼做,最終還是難逃論資排輩、打鉤與
畫圈的命運。你越是想進步就越難進步,越想
做事往往越做不成事,個中緣由不言而喻,我
們無須埋怨誰,關鍵是要學會隨機應變的能力
。工作中不要對誰特別好,也不要對誰特別不
好,也不要對誰不好,不要引起公憤,成為公
眾不愉快的對象。“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任
何單位,任何群體,人際關係結構都離不開“
三三製”,具體到個人身上就是三分之一的人
對你一般,三分之一的人對你不“感冒”,三
分之一的人對你好。這與我們常說的“三分之
一的人在幹、三分之一的人在看、三分之一的
人在搗蛋”同理。所以,必須因人而異,好的
要保持,中立的要爭取,敵意的要寬容。永遠
不要被少數人所利用。
第四句話:
“相信自己比依賴別人重要”。
朋友說的第四句話是為我打氣的:“做一個人
,必須要有思想,有社會責任感,相信自己比
依賴別人重要。不同的人做事肯定不一樣,上
司一般都會看出來的。只要盡心盡力做事,就
不會被埋沒,除非你對自己的能力有懷疑。關
鍵是要擺正心態,有機會時就為社會多做點兒
什麼,沒機會時要記住‘為自己打工',積累
更多的有形無形資本,為自己做再多的事情也
不過分,不論人生給予際遇如何,及時努力都
不會錯。”是的,不論怎麼用盡心機,都不如
靜心做事。尤其是多做一些能夠體現自身價值
的事,這會讓我們終生受益。
◎轉貼心靈修習佳文共賞◎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