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素食到環保
素食文化在台灣社會行之有年,不只是佛教僧
侶及在家居士吃素,許多民間信仰的善男信
女,也以不同形式持齋,例如:早齋、初一及
十五吃素,或是為了「還願」而吃齋。因此台
灣素食人文具有慈悲護生、惜福感恩的深刻內
涵,且社會大眾對素食亦多抱持肯定、尊重的
正面態度。
然自七O、八O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後,國人
物質條件日趨豐裕,加上西方速食連鎖店大舉
進軍,使得年輕一代飲食趨向高油、高鹽、多
肉食、少蔬果。以現今世界研究潮流來看,這
種西化、肉食化的飲食模式,不僅無益健康,
對全球環保及人類永續發展都有不利的影響。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由
於氣候暖化、自然災害以及金融風暴衝擊,拉
丁美洲、亞洲和非洲,將有愈來愈多窮人吃不
飽。預估在今年,全球飢餓人口將超過十億。
換句話說,地球上每六人就有一人要挨餓。然
在此同時,全球卻有超過四成的糧食消耗在生
產肉食上,不僅有違人道,更增加不少碳排
放,加遽全球暖化。
對此,許多歐美有識之士,已就西方社會食肉
過度的飲食文化提出質疑反省,甚至開始大力
提倡素食。例如:比利時根特鎮響應聯合國
「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少吃肉
減低全球暖化的呼籲,宣布每星期四為「素食
日」;德國聯邦環境部從一月開始,宣導國人
遵循地中海飲食方式,只在特殊日子吃肉。
而為保障全台吃素人口權益,衛生署已要求素
食業者明確標示食物成分,分為「全素或純
素」、「蛋素」、「奶素」、「奶蛋素」與
「植物五辛素」五大類,且規定食品製造過程
中,無動物因此犧牲生命;又酒精含量不得超
過百分之零點五,方符合素食要件。顯示了我
國食品管理標準,已從最基本的衛生,提升到
兼顧信仰人文的更高層次。
慈濟近年來持續推動齋戒,宣導以茹素淨化身
心。證嚴上人表示,心態不改,生態就會不斷
惡化;人人應從自己的生活做起,衣、食、
住、行簡單一點,節能減碳、惜福愛物的小小
動作,就能對保護地球環境產生大大效應。
素食不僅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資源,也是我們
協助更多人免於飢餓的實際行動;且讓我們的
身、口、意因為知足而歸於純淨,累積更多的
福緣,進而消弭天下災難。
◎慈濟月刊 社論◎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