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日與福地
時序進入農曆七月,近年來隨著諸多佛教團體
宣導,「吉祥七月」已逐漸為國人所接受,許
多民眾改變大量焚燒金紙、鋪張祭拜的做法,
以心香代替焚香、以鮮花素果代替三牲,可說
是宗教與民俗的一大進步。
「以佛心看人,則人人皆佛;以鬼心看人,則
人人皆鬼。」怖畏恐懼或祥和歡喜,其實只在
一念之間。
回顧先民渡海來臺拓墾,死於天災疫病、戰爭
械鬥者多不勝數,因此傳統七月,事鬼神以求
平安的「鬼月」習俗其來有自。但隨著社會變
遷,人們應可與時俱進,放下過去的悲情恐
懼,建構正面且更有意義的信仰人文。
「盂蘭盆會的『普度』,是以慈悲心念平等
『普』及一切,救『度』苦難眾生。」一九七
四年,證嚴上人在志工聯誼會上即闡述,佛教
視七月為「吉祥月」、「佛的歡喜月」;希望
破除人人對七月的迷思,並呼籲齋戒素食,挽
救無數生靈脫離倒懸放血、屠宰凌割的痛苦。
不論從大時代趨勢或宗教文化的深意來看,農
曆七月都是屬於慈悲和關懷的月份。人們在七
月大可以歡喜祥和,以戒慎虔誠但無畏懼的態
度,認識到真正需要「救度」的對象是世間眾
多苦難眾生,把握因緣付出行動。
在氣候變遷、災難偏多的當代,農曆七月推動
齋戒護生,便是符合時代需求的行動。本月
初,蘇拉颱風登陸花蓮縣秀林鄉,山區爆發土
石流,防災專家前往受災部落勘察,赫然發現
從山上滾下來的岩石,竟大如透天厝。
而在八月中旬舉行的「慈濟國際人道援助研討
會」上,中研院專家也指出,地球暖化不只讓
大氣與海洋升溫,就連堅硬厚實的地殼也升
溫,影響所及,板塊運動變激烈,地震風險升
高。這些「溫室效應」與人類為滿足口欲,養
殖畜牧所產生的氣體密切相關。
因此,今年盛夏,各地慈濟會所舉行兩百多場
祈福會,號召民眾以莊嚴法會澄淨心靈,以戒
慎虔誠取代迷信,以齋戒茹素取代屠殺,以實
際行動力行護生。如此以智慧正信共聚福緣,
消弭災厄,實實在在救濟世間的受苦眾生,方
能體現中元節盂蘭盆會「解倒懸」的真義。
證嚴上人開示指出:誰能加持誰?最重要就是
自己,因緣果報都是自造。若能秉持正知正
見,以善念善行推己及人,則日日皆是好日,
處處皆是福地。
◎慈濟月刊社論◎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