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yimg.com/2/Gzk87yB7s58.Dv.oSud6pM3vGfNeb9MVeM4AZktP20Mm.1kZ3x0HjA--/88/l/7eSdvTI6QmZMfV.ou234xw.jpg)
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證嚴上人主講◎
講於二○一二年五月三日至二十一日 編輯部整理
宗教,是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
引領人開闊心胸、探索宇宙人生真
理,保護單純心念,大愛付出無所
求。
數月前,國外一份「地球生命力」
報告指出,人類耗用天然資源的速
度,遠遠超出地球能持續供應的速
度;地球資源已經透支超過百分之
五十,若人類再不正視問題嚴重性
且合力解決,即使有第二個地球,
資源也不夠用。
人人都期盼天下風調雨順、大地生
機豐饒、人類生活富而無缺;但這
需要每個人都有覺悟,戒慎虔誠面
對天地萬物,願意回歸儉樸生活、
力行節能減碳,才有可能達到。
日日都要戒慎,時時都要虔誠。今
年五月第二個星期天,是佛誕日、
母親節、慈濟日三節合一,全球超
過三十四個國家地區、逾三十五萬
人參與慈濟浴佛盛典。
看見各宗教共襄盛舉、與會人數年
年增加,共同祈求人人平安、社會
祥和、天下災難消弭,那清淨如蓮
的莊嚴形象,宛若菩薩雲集的靈山
會;我內心的感動與感恩難以言
詮。
宗教,是愛與美善的生活教育,不
應執著在信仰的不同名相而有所分
別。感恩人人開闊心胸,去除宗教
間的成見、相互包容,以恭敬、感
恩、尊重之心浴佛,展現祥和整齊
之美。這分超越宗教的「善念共
振」,就是人間永恆的真善美。
以法淨心,用愛互動,
信力堅固,善力無限。
今年,香港慈濟人在全港最熱鬧的
金融和商業中心「中環遮打道」舉
行浴佛典禮。平時車水馬龍、觀光
客眾多的街道上,慈濟人從布置場
地、進行彩排開始,便吸引許多逛
街人潮圍攏過來;大家聽聞佛號、
看見莊嚴整齊的浴佛隊伍,男女老
幼雙手合十,就連外國人也排隊等
待浴佛。
當天附近有一場示威活動,民眾走
上街頭抗議物價波動、薪資所得不
平等。當示威人潮靠近浴佛會場
時,慈濟人也邀請大家一同入內浴
佛;原本情緒高漲、對社會現狀有
所抱怨的民眾,慢慢融入浴佛隊伍
中,跟隨司儀引導禮佛足、接花
香,心靈漸漸歸於平靜,共同為天
下祈福。
人心「貪、瞋、癡、慢、疑」五欲
熾盛,為世間造成很多災難;佛陀
來人間,就是要觀機逗教開導眾
生。紛亂的社會需要正法,才能使
人心調和,相互感恩、尊重,以愛
互動;人人提起堅定信心,匯聚清
淨善念,善的力量才會大。
法為良藥,對治心病,
恆持精進,慎勿懈怠。
去年開始,慈濟推動「法譬如水」
經藏演繹,全球慈濟人在社區持續
啟動慈航、帶動讀書會共修,至今
「靈山法會不散」。
加拿大的林玉如阿嬤今年八十五
歲,自從「入經藏」以來,每次讀
書會都不缺席。三月間有一天大雪
紛飛,大家都認為:「這麼冷的天
氣,老菩薩不會來了。」但她還是
堅持冒著大雪、踏著深深的雪印前
來,人人被她的精進心所感動。
玉如阿嬤告訴大家:「感恩慈濟,
讓我的日子很充實;讓我在這樣的
年紀,還可以讀書了解道理。」因
此哪怕天氣再惡劣、雪下得再大,
她還是把握機會來參加讀書會。
佛陀應眾生不同根機,以法為良
藥,療治人人心靈病根——以「布
施」度慳貪,以「持戒」度毀犯,
以「忍辱」度瞋恚,以「精進」度
懈怠,以「禪定」度散亂,以「智
慧」度愚癡;使人人慧命成長。
許多人接觸佛法後,反觀自性,覺
察過去人生方向錯誤,因而發願懺
悔改過。然而一段時間過後,懈怠
心一起,認為:讀書會錯過一次無
妨;好事有空再做就好;壞脾氣慢
慢改就可以……道心漸失,很快又
會故態復萌。
人人本具清淨佛性,只是多數人受
無明煩惱纏縛,即使有緣聽聞佛
法,卻不一定能理解、牢記,更遑
論確實做到或是與人分享。這種
「差不多」的心態,就是習性難斷
的主因;僅差那麼「一點點」,就
讓善法「有漏」,無法體解最微妙
的真實法。
一般人多是「大過易改,小錯難
除」——小習氣、小過錯,要完全
去除、徹底改過,並不容易。唯有
時時精進、浸潤在法水之中,才能
持續愛的能量,真正滌心垢、去習
氣。
期待大家以精進人生作典範,學習
老人家勇猛付出的精神,持續聞法
入心、自我警惕。
難行能行,步步前進,
踏實圓滿,菩薩十地。
聽聞佛法,內心起了歡喜,發心立
願「甘願做,歡喜受」,這就是
「菩薩十地」中的第一地「歡喜
地」,也是發大乘心、當菩薩的第
一步,亦叫作「初地」。
凡夫無明,反反覆覆,煩惱覆蔽於
心,發心容易恆心難,心有垢穢,
就容易受境界動搖,使菩薩道停滯
不前。「離垢地」就是要常常自我
警惕,甘願付出做好事,更要遠離
煩惱與人我是非,才能堅持菩薩
道。
去除無明、道心堅定,心地沒有黑
暗,智慧之光自然啟發,此即「發
光地」;這分智慧光明,不僅自
照,還要能照人,號召大眾發菩提
心、同行菩薩道,成就無量無數好
事,這就是「焰慧地」。
「難勝地」意指菩薩道上善惡拔
河,要堅持克服困難、難行能行,
不讓現實境界影響永恆的目標;當
困難被超越後,所面對的就是平坦
的道路,此即「現前地」;對準方
向、不受周圍風光引誘而懈怠,加
緊腳步往前行,則為「遠行地」。
能得殊勝因緣,發心力行菩薩道,
要道心堅定、不為煩惱所動,此為
「不動地」;方向正確、道路平
坦,更要精進福慧雙修——「福」
來自善,為善要殷勤,要把愛化為
建設性的力量,入群度眾而得智
「慧」,此為「善慧地」。
登十地的菩薩雖然周圍境界無礙,
卻還是帶著少許的無明,如雲霧般
遮住己心;第十「法雲地」就是以
智慧之「法」,撥「雲」見日,遍
注甘露,滋潤人心,使煩惱盡除。
菩薩道看似遙遠,只要有心起而力
行,總有到達的一天。期待人人步
步踏實、精進不鬆懈,以清淨智
慧、無私大愛,喚醒慈悲、善良本
性,才能登上十地圓滿的境界。
增長智慧,破除欲念,
立信願行,諸事圓滿。
佛典中有一則故事——
一位商人一心求福,希望事業成
功、賺盡天下財富。有人告訴他:
「只要每晚用最好的柴拜火神,錢
財就會如熱火般滾滾而來。」於是
他遣人上山砍柴,用最好的木料,
三年不間斷拜火。怎知生意不僅沒
有起色,還日漸衰退。
又有人告訴他:「每天太陽、月亮
出來前,準備豐富的祭品,虔誠禮
拜,就會日進斗金。」於是他天天
殺雞宰羊祭祀,連續三年拜求,生
意卻愈來愈差,不僅花光家產而且
病倒了。
多年來一直拜求,不僅沒有得到
福,還增添心中煩亂;人人都說佛
陀是覺者,他決定到祇樹給孤獨園
請佛開示。
見到佛陀,商人大聲哭訴過往為追
求財富名利,用盡心力卻一敗塗
地……佛陀告訴他:「你為求財,
大量砍伐樹木當柴燒、大量殺害動
物來祭祀,造業深如大海,怎麼可
能得福呢?」
「現在開始,你要孝順父母、發心
行善,同時要去除內心的貪、瞋、
癡、慢、疑;相信正法且精進入
法,才能使身心安住。」
商人聽了心開意解,懺悔過去愚癡
犯錯;心病去除,信心生起,決定
回去老老實實做生意,並且隨分隨
力為社會人群付出。
為了開展事業、累積家財,庸庸碌
碌過一生,到頭來是福是禍?誰都
不知道。
智慧根若沒有增長,就無法以正
信、正見、正念,破除種種無明欲
念;一念偏差將造成一輩子錯誤,
生生世世陷入迷途。
期待人人以正信的力量,發大心、
立大願;信願行具足,才能圓滿諸
事、得大智慧。
●
佛陀在世時,有一天波斯匿王來
見。佛陀見波斯匿王渾身沙土,關
心詢問:「您是做了什麼粗重工
作,看起來很疲倦的樣子?」
波斯匿王回答:「在我的國家裏,
有一位有錢人往生了,他的財產沒
有人可以繼承,所以納入國庫,我
是去點收他的財產。」
佛陀不解:「這麼有錢的人,怎會
沒有親人?」
波斯匿王回答:「他雖然很有錢,
個性卻很慳貪,平常捨不得吃好的
東西,穿的也都是補丁的衣服;父
母無法得到他的奉養,只好投親靠
友;妻、子無法忍受他的苛薄,也
都各自散去。落得年老時不僅孤單
老病,往生後也沒有人願意為他處
理後事,只好由國家出面。」
波斯匿王說,剛才打開他的藏寶
庫,發現裏面有很多值錢的珠寶。
他請教佛陀:「他有這麼多財產,
但一輩子都沒有享用到。那他的來
世將如何?」
佛陀回答:「他空有財物,卻對父
母不孝、對妻子苛薄,慳貪不肯布
施,來世將墮落三惡道。」
國王聽了心生怖畏:「我會以此為
警惕,多做善事幫助貧困的人。」
有福生在人間,要戒慎、要感恩,
藉福修福,再與人人結好緣、種好
因;莫因為有福而沈迷享受,或慳
貪執著不肯布施。受情纏縛、受欲
綑綁,就會不斷產生惑、業、苦,
煩惱重重而無法解脫。
人生在世,要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將生命價值發揮得淋漓盡致,無
怨無尤付出慈悲大愛,才是人生最
大的幸福。
但願佛法能普遍全球,使人人保護
好單純一念心、懂得人生真實道
理;人人心中有愛、付出無求,當
下就是人間淨土。請大家多用心!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