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人解說《三十七助道品》
◎證嚴上人開示◎
具善力,固善根
晨語時間,上人解說《三十七助道
品》「五根能生一切善法」,說明
信根、精進根、念根、定根、慧根
等「五根」,如同樹的根部,必須
向下伸展、扎穩,枝幹才能持續生
長、枝葉繁茂。
「『五根』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只
要五根穩固,道業、慧命就能持續
增長。」上人說明,具有「信
根」,就能攝受正法、了解佛陀的
智慧;有正信還要「精進」,一心
一志朝目標前進;具有「念根」,
則能謹記正法,心心念念都在法
中;具有「定根」,則「攝心不
散」,心念不受外境影響而雜亂;
具有「慧根」,則「諸法觀照明
了」,能以智慧時時觀照日常生活
中的人事物理。
上人再言,「五力」與「五根」相
應,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
慧力,是幫助穩固善根的五種力
量。
有些人雖然聞法、知道理,起善心
卻仍存疑念,或是隨著境界退道
心。上人表示,如此不但無法蒙受
法益,還會持續造作惡業。「具有
『五根』還要補充『五力』,才能
破除惡念,讓『五根』更健全、道
心更堅定。」
人心浮動,無法靜心深思人生道
理,惹是生非,損人害己。上人勉
眾:「身在平安地,要多為天下人
間造福;人人調伏不平和的心靈、
啟發愛心,世間才能平安。」
五善力,七覺支
晨語時間,上人以《三十七助道
品》的「五力」——信力、精進
力、念力、定力、慧力教眾,「既
已發心,就要以大願力破除惡念、
導正惡習,以善力作為增長善根的
助緣。」
上人解說,「信根」已生,需要
「信力」撥除遮蔽信心的煩惱;
「精進根」已發,也需要以「精進
力」去除身心懈怠;具有「念
根」,同時要有足夠的「念力」,
才不會被邪思邪見掩蓋正見、正思
惟;有「定根」必然要有「定
力」,才不讓外在境界擾亂心思;
有「慧根」還要以「慧力」去除因
邪見、妄念產生的執著,讓慧根持
續增長。
「『菩提』就是『覺』。人人本具
覺性,但唯有選擇正確方向修行才
能覺悟。」上人續講「七菩提
分」——擇法覺支、精進覺支、喜
覺支、除覺支、捨覺支、定覺支、
念覺支。
第一「擇法覺支」,要用智慧分
別、選擇所要走的正確道路,精進
向前;若缺乏分別正邪、真偽的智
慧,就容易偏邪而走入歧途險道。
第二「精進覺支」,以勇猛心遠離
邪行,行真實法。
第三「喜覺支」,用歡喜心攝受正
法,即使修行路上困難重重,也因
心得善法而法喜充滿。
第四「除覺支」,亦名「輕安覺
支」,指去除粗重煩惱,專注修
行,身心輕安自在。
第五「捨覺支」,捨離所見念著之
境。例如行善助人,不只樂於布施
有形物資,還要捨除內心的執著,
將付出助人視為本分。
第六「定覺支」,心有覺悟,時時
安住於菩提道,無論行住坐臥,心
都在禪定中。
第七「念覺支」,要用心了解佛
法,堅定行道而不受外境影響。
上人勉勵:「做好事要『把握當
下,恆持剎那』,以善力助長善
根;莫因個人習氣,自我障礙而使
善念消失。」
行正道,心輕安
《法華經‧方便品》云:「佛曾親
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
量道法。」晨語時間,上人教眾,
所謂「無量道法」,是指諸佛之
道、諸佛之法,因為過去親近無量
諸佛,所以能受持無量道法,銘記
在心且一一實行。
「凡夫聞法,要用『三十七助道
品』打穩修行的基礎;其中,修持
『八正道』有助身心安定、精進勇
猛力行正法,成就道業。」
「八正道」為:正見、正思惟、正
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
正定。上人解說,有「正見」,即
能見真理,無邪思、無偏見;「正
思惟」則心無邪、無雜念;「正
語」則言無虛妄,建立人格典範;
「正業」即平日所行之事,對人
群、社會皆有益;「正命」即遵循
正道,以正確的方法謀生;「正精
進」則是精進於道業;「正念」是
要維持所發善念,且要讓善心念接
連不斷,不讓雜念趁隙而入;「正
定」即「一心住於正道諦」,心不
散亂。
上人以「菩提覺分揀擇法,智慧明
理曉真偽,力行正法生歡喜,心念
一境得輕安」總結。「以智慧選擇
道法,則能明辨是非,力行善道;
聞法、行法而得法益,即起歡喜
心;法入心、法入行,待人處事皆
合於正法,就能輕安自在。」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