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blog.yimg.com/2/Gzk87yB7s58.Dv.oSud6pM3vGfNeb9MVeM4AZktP20Mm.1kZ3x0HjA--/84/l/TumLJCE_AeiaRe8LJ_DCcA.jpg)
完整的自我
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調查,台灣
人年平均工作時數約兩千兩百八十
二小時,每週工作四十八小時,名
列世界前茅。在產業結構變遷下,
過去農業社會耗費體力的勞動已大
幅減少,然而,緊張與壓力等「心
勞」,取代了四肢痠痛的「辛
勞」,成了國人身心健康最大的威
脅。
為了紓解壓力,許多人閒暇時縱情
於聲色享受中,花費大量金錢與時
間滿足耳目口腹之欲;甚至謝絕真
實的人際互動,關起門來沉迷於網
路虛擬世界。
◎過度追求感官逸樂,通常非但不
能讓人放鬆,反而擾亂生活、加重
心靈與肉體的煩惱負擔。關於如何
休閒,證嚴上人有一妙喻:「換個
型態工作,就是休息!」上人鼓勵
大家轉換角色,利用假日投入志工
服務,既可感受到助人最樂,又可
發現開闊的生命價值,在付出中寬
暢身心。
全球有數以萬計的慈濟人,正是用
做志工的方式為自己充電。從規模
宏大的醫院、收容孤老殘疾者的社
福機構,到社區一角的環保站,以
至於遠赴窮鄉僻壤居家關懷和義
診,都可見到他們的足跡。其中有
上班族的青壯人口,更不乏傑出的
專業人士,他們平時在各自崗位上
辛勤工作,利用假日或下班時間打
「第二份工」。何以樂此不疲?因
為付出後得到收穫的是自己。
◎美國知名心理學家拉姆達斯強
調,「服務」是得到心靈自由的憑
藉,助人也是在修練自己。他在所
著《與慈悲的宇宙連結》一書中指
出,當我們抒發慷慨的天性,會體
驗到深刻的同伴情誼,觸及內心更
深的寬容與仁慈,超越孤立與多重
角色的「我」,進入與慈悲的宇宙
連結的「高我」,那才是真實完整
的自我。
◎拉姆達斯從助人經驗中體悟,在
跨越個體分離意識的過程中,我們
的欲求會愈來愈少,因為宇宙的豐
富會提供我們最大的便捷,服務會
不斷為我們添加新能量。他的話,
在慈濟志工故事中得到許多印證和
共鳴。
例如,桃園區的慈警會志工廖阿梅
等人,三年內帶領八十二位警員到
花蓮慈濟醫院擔任志工。有警員
說,做志工使他們拋開工作煩惱,
心靈感到很充實;而其中有二十二
位戒菸、六位戒酒,可謂脫胎換
骨,展開清新健康的人生。又如有
許多人因為做環保,回收自己曾經
荒唐迷失的生命,廣結善的物緣與
人緣,不只改善自己的身心疾病,
也挽救地球環境資源。
在服務中我們長養慈悲心,與涵容
萬物的宇宙連結,找回完整的自
我,也重新看待工作和生活。
◎慈濟月刊 社論◎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