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五戒、修十善
◎證嚴上人開示◎
《法華經‧譬喻品》記載,大宅四面火起
,長者呼喚屋內諸子趕快逃離,但孩子不
以為意,依然在火宅中玩樂嬉鬧,長者只
好想辦法以裝飾華美的羊車、鹿車、牛車
,引誘孩子出離火宅。孩子們爭先恐後跑
出宅邸,長者見大家都安全了,「各賜諸
子等一大車。」
晨語時間,上人指出,羊車、鹿車、牛車
分別譬喻聲聞、緣覺及菩薩;而長者所賜
予的大白牛車,則是行菩薩道的工具。希
望大家皆能行菩薩道,由菩薩行門朝成佛
目標前進。
「佛陀教導眾生,不論從何等法門入佛門
,最終仍歸於大乘法。」上人表示,大乘
法是出離火宅唯一的門,讓眾生從無明的
凡夫境界,運用「六度」通過煩惱河、遠
離無明,直至彼岸,登上清淨無染的境界
。
「要安穩行菩薩道,須先鋪好人間路——
持五戒、修十善。」上人指出,能持五戒
則不失人身,修十善則得人天福報;打穩
「人道」基礎、鋪平人間路,才能與菩提
道接軌。
「要守好五戒、修十善,必須提起智慧、
明辨是非。」上人舉五戒中的「不妄語」
為例,有時心直口快說真實語會傷人心、
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猜疑與對立,故須因人
、因時、因地,慎言應對,將是非轉換成
教育人心的善法。
《六祖壇經》:「煩惱即菩提。」上人教
導,學佛者要學會轉念,運用智慧轉化煩
惱。「修菩薩行有『十地』,從初地『歡
喜地』逐步進階,直至第十地『法雲地』
,都要在人群中磨練才能成就。因此,發
一念菩提心,要恆持初心;聞法歡喜,更
要信受奉行。」
上人教眾,以單純心接受佛法、依佛陀指
引行菩薩道;法入心,具有正確的見解與
觀念,則一切行為都能利益眾生。
「凡夫見物即起貪著愛欲;覺者則是疼惜
萬物,而非貪為己有,故謂『法眼淨』。
」上人言,見物不生欲心、不起煩惱,懂
得愛護萬物、普施平等大愛,就能斷除自
心無量煩惱,得「法眼淨」。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