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人耐煩的好處
耐煩,是修行的第一步,
也是做人處事的首要條件。
耐煩,
表現在外,是低頭下視;
蘊藏於心,是沉著默照。
耐煩的人,
能夠包容一切人事物境的紛攘,不怕干擾;
耐煩的人,
能夠觀照內心的雜念妄想,消融煩惱。
因此,無論在什麼時候,
做人要耐煩,才能有人緣;
做事要耐煩,事業才能成功。
耐煩的好處有四點:
第一、耐煩的人,讀書才會深入:
沒有讀書習慣的人,
才開始發心要讀書,拿起書本來,
總覺得是一件枯燥乏味之事。
你必須耐煩地,
一而再,再而三咀嚼書中奧義玄理,
反覆思維古聖先賢之道,
才能讀出哲理,甘之如飴,優游法樂之中。
所以宋朝朱熹在《訓學齋規》說:
“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
這就是耐煩的基本條件。
如果心不在焉,
眼睛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
只是散漫誦讀,又怎能深入呢?
第二、耐煩的人,做事才能圓融:
《禪苑清規》記載:
叢林裡的化主,在前往檀家時要
“預先點檢門狀、關牒、書信,恐有差誤,
及備茶湯人事之物,低心耐煩,善言化導”,
才能稱職。叢林如此,其它亦是。
所以,
耐煩的人做事,不會虎頭蛇尾;
耐煩的人做事,不會後繼無力;
耐煩的人做事,深思熟慮,
所以能夠融會貫通,事理圓融,
這就是耐煩的好處。
第三、耐煩的人,事業才會成功:
一個人無論是從事什麼事業,
沒有耐煩恆心,很難把事情做得成功。
有“人間瑰寶”之譽的敦煌石刻,
從開鑿,歷經數代增建,漸成千餘石窟群。
如果沒有這些耐煩的
僧人、藝術家,前仆後繼,
個個窮盡一生的智能與生命來雕琢,
那能完成
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奇偉傑作傳於後世?
第四、耐煩的人,修行才有成就:
念佛的人,
經年累月,時時刻刻,分分秒秒,
不曾離開一句阿彌陀佛;
苦行的人,
窮一生之力,早晚誦經、禮拜、禪坐、服務,
他不會感到無所事事。
因為他耐煩,一以貫之,
非要念出自性彌陀,見到自己真如佛性不可。
因為他能夠這樣耐煩,所以修行能夠成就。
◎轉貼心靈修習佳文共賞◎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