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
風息、雨寧、是靜謐。
小池、青荷、是靜美。
觀雲、賞月、是靜雅。
氣定、神閒、是靜心。
物之本根、起於靜。
物之終宿、止於靜。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靜極如是空、空極如是靜。
靜是天邊浮沉的閒雲、
靜是塵封已久古老的城門、
靜是一卷泛著沉香的經文、
靜是池塘兀自垂釣的老人。
靜是寬容的慈悲、靜是覺悟的懺悔、
靜是不動聲色的媚、靜是無與倫比的美。
但凡有靜、
無不是一場抵達靈魂深處收穫豐盈的修行。
花靜則馥郁芬芳、暗香浮動、
香濃不顯自生、生生不息。
人靜則雍容華貴。
不溫不火、氣沉丹田、素然祥和。
不要刻意點綴、無須鑼鼓襯托、
不用筆墨鐫刻;如蜻蜓點水、細膩入微。
不急於表、不亂於躁、心不染塵、塵不擾心。
靜若止水、心無旁礙,
靜如簡、簡成空、空成靜。
靜空相通、一脈相承、
就真正通了禪機、悟了佛經、入了仙境。
清心蘸墨、素心凝詩、蓮心涉世、靜心修身。
靜、是一種靈魂的滋養、
深不可測、深藏不露露無聲、內外兼修。
靜、是佛教至高的崇尚、
坐禪論經、心靜如明明如鏡、塵埃落定。
諸葛孔明《誡子書》有云: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不靜、即使皈依佛門淨土、
也會被塵世的燈紅酒綠所牽擾。
心如靜、即使被押上問斬的刑台、
也會淡然一昧、默不作聲。
靜是一種美德,
無關妝容、無關儀態、無關胭脂粉黛;
這種深邃的美由深至淺、由內而外。
如花蕊綻放的瞬間、繽紛嬌艷、芳香襲人、
一股腦向著你的嗅覺深處鋪展開來。
初成的少女不說話、是恬靜。
入世不深的姑娘羞答答、是文靜。
諳盡悲歡的女人嘰嘰喳、是有病。
閒看花開花落、去留無意、
來去自如、漫隨雲捲雲舒。
氣定神閒、修行在雲水之中、
阡陌之上、花茶之間。
深居竹林、清水煮茶、清心作畫、
靜心山水、清淨人生。
悟靜、定性、入境。
萬象皆空花幻影、虛實難測、真假難辨。
心動、風動、物動。
心靜、物靜、風靜。
物入眼、心則定。
心不動、萬物不動。
不思量、不念往、不言殤。
只要禁錮心海的汪洋、
風和浪都不敢在心尖上肆意猖狂。
靜是一種習慣的養成、
閒來生靜、喜歡把腳步放置於幽靜的山林裡、
坐落於亂石間沉思、
躺在毛茸茸的草叢裡曬曬太陽、
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想。
與心靈相語、聽靈魂彈唱、
聽心之梵音、聽心之天籟。
看山川的輪廓、
看煙起的自然灑脫、看雲去的從容不迫。
也時常會一個人漫無目地的流浪。
每每看到池塘邊垂釣的漁翁、
山野間漫步的遊客、書店裡閱讀的文人。
便會不由自主地止住前進的步伐、
剎時間心生尊崇、肅然起敬。
觀賞甚久、收穫頗豐、不得已繞道而行。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修身方式、
或遊山玩水、或吟詩作畫、或飲茶品茗。
在我看來、任何一種方式都是神聖莊重的;
一瞬間靜止成永恆、身雖動、心已靜。
這種源自於骨髓的靜、
牽動著每一根神經和脈絡、
不可被打破也不忍去打破。
人心宛如一池靜水、
無論你投放什麼東西進去都會泛起漣漪、
盪起浪花。
不放東西會覺得空、放多了又會覺得沉重。
這池水容積有限、
只有排空外來的雜質、簡化痴念、
一塵不染、才能領略心空如靜、
心靜如水的真諦。
靜是覺悟的懺悔、排泄心靈的累贅、
獨善其身、靜心如蘭、清閒自在。
心不靜、理不明、纏也不清。
對於兩個爭執不休的人、如若任一方靜下心來;
結、不解自解。理、不言自明。
喋喋不休只會加重靈魂的負擔、
靜亦是一種慈悲的寬容、
寬容爭執、就是放鬆枷鎖。
君子不廢言、淑女不妄語。
出言必謹慎、吐語定三思。
何必說太多、說多都是錯。
夜來的悄無聲息、不覺小城已是燈火通明。
耳畔傳來了昔日從不間斷的叫賣聲、
在這喧鬧的城市玉瓦雙全、應有盡有;
惟有難得一靜。
恨難眠、望月生念、相思幾許、孤夜語。
繁華聲、聲聲重、心執不肯寧、只是未入境。
◎轉貼心靈修習佳文共賞◎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