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2_080651.jpg - 風景](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share.photo.xuite.net/s93km1208/1d0832b/19013731/1229550024_m.jpg)
在加法中成長 在減法中成熟
許多人快到生命終結的時候,
為什麼總是懊悔虛度了一生,
總是假設如果再給他一次生命,他將如何如何?
覺得自己不該失去很多,覺得人生還有潛力,
只是加法做得不夠。
可生命是一次單程不歸的旅程,沒有後悔藥!
那麼人生的「加法」是什麼呢?
是追求知識、成功、富貴、名利?
生活仿佛是一個容器,
人們總想放很多東西進去來豐富自己的人生,
這並沒有錯,關鍵是要放什麼進去,要怎麼放。
記得有一篇叫《生命中的大石頭》的文章,
講了一個如何管理時間的小測驗:
先把一堆拳頭大小的石塊放進廣口瓶,
直到再也放不下。
其實,還可以放礫石來填滿石塊的間隙:
還可以倒沙子來填充礫石的間隙:
甚至還可以把水倒進玻璃瓶……
可見時間是擠出來的,
而人的潛力也是挖掘出來的,
所以人生需要加法。
只要你努力,不自滿,不自卑,
給自己定個高一點的目標,跳起來就能完成。
信仰、學識、技能、事業,
都是生命中的大石頭,
趁著年輕力壯,早早地放進自己的瓶裡,
然後再從容地去享受去遊玩去消遣。
如果把這個順序顛倒過來,
那麼想裝大石頭就晚了。
只能「老大徒傷悲」了。
但仔細想想,
如果一輩子只是拚命地做「加法」,
有了金錢,又要美女:
有了豪宅,又要名車;
有了地位,還要名聲。
生怕自己的東西比別人少,
沒完沒了。豈能不累?
結果可能生活失調,精神崩潰,並不幸福。
讀過一篇隨筆《生活的簍子》,很受啟發:
一個生活沉重的人去見智者,
智者給他個簍子背在肩上,
要他走一步撿一塊石頭放進去,
看看有什麼感覺。
等那人走到終點時,已累得趴下。
智者說,這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沉重的道理。
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
而人的一生,
就是不斷地往自己的簍子裡放東西的過程。
如果有了,就想更多,貪得無厭,慾壑難填。
只做加法就很悲哀。
明智的選擇就是做「減法」人生了。
遠離名利、看淡成敗、安於淡泊就是減法。
老子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知足、節制、感恩、惜福、避禍,
說的就是人生需要減法。
張良當年曆盡艱辛幫劉邦奪天下,功高蓋世,
可他卻毅然辭官不做,歸隱山林,
享受淡泊的人生樂趣,得以安度晚年。
而韓信也是戰功赫赫,
但他對人生的期望值很高,
拼搏於官場,最終卻丟了性命。
可見減法使人消災。
生命是一道算術題,
人的一生不過三萬個日子,
活一天就會減少一天。
功名和財富卻隨時間推移做著加法。
可是有一天當這兩條曲線交叉時,
生命的顯示屏上就會出現零,
零乘以任何數都等於零,再多的也都帶不走。
這就是生命的算術公式,殘酷而真實。
人生的加法,給我們加入智慧的光芒,
加人品格的力量,加人財富的積累,
加入親情的溫馨,使人生更加豐盈。
而人生的減法,為我們減去多餘的物質,
減去奢侈的慾望,減去心靈的負擔,
減去環境的紛擾,合理安排人生的進退取捨,
使人生更健康。
因此,加法是一種成長,減法是一種成熟。
它們是生命中的兩個輪子,不可或缺。
一個是孔子孟子「兼濟天下」
的歷史使命和社會擔當,
一個是莊子老子「順乎自然」
的內在修養和自我完善。
加法減法並用,兩個輪子齊轉,
生命之旅才會風光無限。
![20200602_080658.jpg - 風景](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share.photo.xuite.net/s93km1208/1d083c8/19013731/1229549925_m.jpg)
◎轉貼心靈修習佳文共賞◎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www.tzuchi.net/QuietThink.nsf/gettodayst?Openagent)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