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21103_144127.jpg

 

 

守住一顆平常心

 

 

人類大概是自然界中,

唯一反思自身,追問存在意義的物種了。

一個人該如何與這個世界美好相處?

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這所惡,故幾於道。

人最好的狀態也許是像水一樣,

繞過群山與大地,奔流到海不復回;

又或者像一棵樹那樣,花開結果,落葉枯黃。

 

 

現代社會物欲橫流,爾虞我詐,

人人都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但人人都渴望能跳出這怪圈。

儒家倡導入世,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是德性的智慧,禮樂教化,內聖外王;

道家倡導出世,是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是空靈的智慧,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所謂「忠」就是盡己之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恕」就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恕」道可以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

比如說我們不希望別人羞辱自己,

那我們決不要羞辱別人,

這是一種寬容精神,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這兩者綜合起來就是忠恕之道。

其實,忠恕之道是「仁」的一體兩面,

「忠」中有「恕」,「恕」中有「忠」,

「盡己」與「及人」很難分割開來,

這就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基本原則。

堅持這個原則,

人際關係會變得簡單的多,和諧的多,

我們的身心也不會那麼累。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詩表達了「平常心是道」的境界。

「平平淡淡才是真」經歷過大風大浪、世事變幻、

蒼海桑田的老人總會這麼說教育年輕人,

而年輕人卻將它視之為無能、迂腐的表現,

直到自己在外撞得頭破血流,

遍體淋傷時才會明白其中的真理。

其實,人生的最高境界並不在於功成名就,

而在於悠然地品味流逝的或正在流逝的,

看似尋常而實不尋常的生活片段。

指縫太寬,時光太瘦,比起對是非成敗的熱衷,

以一顆平常心細細品味生活中的柴米油鹽,

更能提高人的生命意義與尊嚴。

「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

寵辱不驚,看天上雲捲雲舒。」

一切順其自然,以一顆平常心對待萬事萬物。

春來草自青,秋到葉自落。

只有保持平常心,靜心做好日常事,不染不著,

「山高不礙雲飛,竹密不妨水過」,

這樣,你才能理解生命的真正意義。

 

 

與其在生活中千般計較,

陷在利害得失的算計中不能自拔,

倒不如多一點平常心,少一點勝負心。

春來,奉一樹綠葉;春去,還一身自在。

不去妄求,也就沒有了憂傷和苦惱。

平常心人人皆有,在凡不減,在聖不增。

修煉自己的內心,從容而獨立,

充滿樂趣與熱情地對待工作、生活,

平靜溫和地對待這個世界。

20221103_144107.jpg

◎轉貼心靈修習佳文共賞◎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