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秋天
我是愛秋天的。
愛秋天的靜美,嫻靜,成熟,風韻。
秋天,是沉靜的。
秋水長天,天高地迥,一片空闊。
秋天,是唯美的。
天空更湛藍,雲朵更潔白,
秋葉漸漸變了顏色,斑斕,絢麗,沉醉。
秋天,是厚重的。
這是一個凋零的季節,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彷彿一個王朝,到達了鼎盛的極點,
極其豐富,極其浪漫,極其奢華,
卻又擺脫不了輪迴的宿命。
漸漸有了頹勢,有了沒落的跡象。
唯有這樣,
更多了一份壯美,一份悽美,一份深沉的美。
我喜歡秋的清遠,喜歡秋的深美。
不可救藥地愛上了秋,愛上這種大氣、沉雄的美。
喜歡看殘陽如血,
看夕陽西下時的漢家陵闕,圓明園的廢墟,
大漠的黃沙,古戰場上長城的遺骸。
喜歡這種雄渾、蒼涼,喜歡這種英雄豪氣。
或許每個男人的身體裡,都流淌著一種叫壯烈的血;
骨子裡,都有一種不屈的東西,傲立於天地之間。
這是一種血性,與生俱來,純自然的。
比起秋天的橘紅柚黃,我更偏愛秋葉靜美。
愛那清冷裡燃燒的火焰,沉靜裡極度的浪漫。
秋風拂過,有點微涼,有點蕭瑟,心便格外安靜。
行走在荒野,享受獨處的快樂,
自然而然,有了無邊的古意。
秋天,
是一本禪意深遠的經,一首浪漫高遠的詩,
遼闊、靜謐、怡淡、絢爛和寂寥。
無言,無語,就是一種禪境。
一片楓林,一黛遠山, 一江秋水,幾痕江渚,
數點白鷺沙鷗,秋便有了淡淡的遠意。
秋,有著春的溫潤,夏的燦爛,冬的寧靜,融合一體。
秋,是靜謐的,少了春之萌動,夏之燥熱,冬之冷冽,
更有一種別樣的風韻。
既有小家碧玉的親切,又有大家閨秀的含蓄,
撩動著,又沉靜著,深沉而浪漫,寧靜而熱烈。
秋天有著絢麗的色彩,
再偉大的畫家,也調不出這樣多彩的顏色。
再博學的詩人,也描繪不出這樣浪漫的神韻。
它有金屬的質感,金子般的陽光,青銅黃銅般的樹葉,
落在地上,湖面上,卻又是那樣輕靈,那樣優美。
草色,更是斑駁得可愛,
千萬種色彩,綿延成大地最美的詩篇。
秋天的光線,有著很強的穿透力,
此時的空氣,也分外透明,天空分外湛藍。
靜對一江秋水,一山秋色,
靈魂也隨之輕了,空靈了,慢慢飛到了高處。
遠離塵世的喧囂,感覺格外寧靜。
秋天,美在沉穩,踏實,低調,不張揚,不浮躁。
色彩最絢麗,底色卻最清冷。
碩果纍纍,卻最是沉靜安詳。
不溫不火,雍容華貴,卻又悲愴莊嚴。
秋是狂熱的,又是內斂的;是富貴的,又是衰敗的。
有千帆過盡的從容,
有生死看破的灑脫,
有本來無一物的淡然。
狂風暴雨,遠了。
浮躁的心情,遠了。
有的是採菊東籬下的閒適,
有的是悠然見南山的舒緩。
節奏慢了,心境淡了。
刪繁就簡,簡單了,明淨了。
我是頗喜歡野趣的,看漁翁垂釣,獵人狩獵,
野鳥群飛於天幕或靜立於葦杆之上,都有一種閒趣。
那些菜地裡勞作的農人,更是悠閒自得,
慢慢悠悠的,不急不緩,精心伺弄地裡的莊稼,
就像寫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優美的詩篇。
每一個生命,都是那樣美麗,都有自己的尊嚴。
漸漸學會了敬畏,學會了博愛。
有一顆感恩的心,有一顆慈悲的心,比什麼都重要。
靜立於秋的曠野中,
把一草一木,一花一葉,一蟲一魚,
都納入心懷,與我融為一體,
我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我,再也分不出彼此。
心無一物,秋也隨心遼闊。
其實萬象皆空,得到和失去,生與死,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如何讓自己美善,讓自己得到心靈的解脫。
每一片落葉,從來不會忘記優美。
秋風拂過,黃蝴蝶花蝴蝶般,漫天飛舞,安靜而從容。
每一朵花,明知盛開之後,就是凋零,
卻從來沒有放棄綻放,亦從來沒有忘記美麗。
秋是美的,
美在清、高、曠、遠、靜、淨、深、厚、大。
清高裡有著恬淡,曠遠裡有著精深,
靜謐裡有著清淨,厚重裡有著博大。
很多人喜歡傷春悲秋,
秋風秋雨,總能喚起千萬人的鄉愁,千萬種離情別緒。
可我從不傷秋,獨愛這美麗的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 便引詩情到碧宵。」
喜歡劉禹錫此詩很多年了,從少年到壯年,
多次揮毫書寫,每次都能感覺一種衝天的英豪之氣。
人生,
不過是一半風雨一半晴天,四季輪迴是人生的常態,
悲觀的悲觀一生,樂觀的樂觀一生。
宋代無門和尚佛偈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秋是寂寥的,孤獨的。
其實在這世界上每一個心靈,都是寂寞的。
世上沒有不寂寞的人。
李白說:自古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煮上一壺酒,泡上金黃的菊、馨香的桂,
泡上秋的豐潤、秋的飽滿,
慢慢啜飲,亦有一種風流的高雅。
秋是含蓄的,溫柔的。
如一個成熟的女人,心靈經歷了春之妖嬈,夏之風華。
經過人生的風雨雷電,跌宕起伏的磨礪,
磨去了稜角,提升了質地。
上品的通過內外兼修,
漸漸有了內涵,變得通透了,溫潤了,
去掉了煙火之氣,如玉般,晶瑩剔透起來。
也漸漸學會在內心深處尋找幸福,尋找美麗。
那種美麗,是由內往外長出來的,
宛如歲月的沉香,格外細膩,分外耐品。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沒有了嬌氣,去掉了霸氣,
是心如止水的靈動,林外之風的灑脫與野逸。
秋天,是一場大戲,有一種磅礴的美。
水天一色,雲蒸霞蔚,萬里霜天,層林盡染。
絢麗與蕭瑟同在,奢華與簡潔共存。
有沙場秋點兵的豪邁,
有江心秋月白的空靈,
有秋風掃落葉的狂放,
有萬籟俱寂的寧靜,
有十月小陽春的盎然。
矛盾統一,自然和諧,悲壯蒼涼,溫潤靜美,
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在秋天閱讀,
可以涕淚雙流,可以胸懷高遠,
可以超逸世外,可以長風破浪,
更可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讀日讀月,讀天讀地,
讀錢塘江的大潮,讀海上生明月,萬里水雲闊。
此時,天地要多遼闊,就有多遼闊。
心要有多寂寥,就有多寂寥。
可以站在紫禁城,圓明園,品味帝王的胸懷。
可以站立泰山之巔,品讀孔子的襟懷。
可以泛舟滄海,品讀老子的無為。
可以端坐菩提樹下,感悟佛祖的無我。
武則天有日月當空,六祖惠能有本來無一物。
這些大自然無字的經文,唯有閱讀者可以悟到。
刪去情慾,刪去冗雜,刪去貪念,秋最終還是沉靜了。
回歸自己的內心,回歸自己的本來面目。
落葉歸根,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每一個王朝的興盛與沒落,每一段人生的開始與結束,
都是一個歸零的過程。
再繁華的,終要衰落;
再強盛的,都會腐朽;
再富貴的,終會貧賤;
再恩愛的,都會離散。
回到人生的秋天,
一粥,一飯,一茶,一花,一杯淨水,
都那麼值得回味。
秋天,是最適合讀詩的。
秋風蕭瑟,總引出離人淚。
納蘭性德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寫盡了天下痴情男女深沉的悲怨。
李煜一曲「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寫盡了亡國之恨。
易安居士「紅藕香殘玉簟秋」,
溫婉地寫出了閨閣相思。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更是寫盡了天涯淪落人的萬千悲情。
我獨愛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和「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兩句,不悲不喜,自在從容。
秋天,是適合讀史的。
秋水如鏡,澄明,透亮。
從諸子百家,到三皇五帝,從秦始皇讀到現代,
中華五千年,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血淚史。
魯迅說,不過是一部人吃人的歷史。
任何一個王朝,
不過是由儉入奢,最後驕奢淫逸,最終毀滅。
人類歷史,是一部戰爭史,更是一部輪迴史。
佛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
人類骨子裡的魔性,
總在適當的時機,就會讓歷史血淋淋地重演。
許邪惡以正義的名義,許殘暴以愛的名義,
永遠也無法擺脫其動物本性。
秋天,是適合隱居的。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一山,一水,一座茅廬。
一詩,一畫,一壺茶。
自然是一個博大懷抱,可以讓所有疲憊的旅人,
只要願意,投入它的懷抱,就會得到休憩,得到安慰。
擇一日,擇一處,
就這樣,放下所有,就這樣,靜靜坐臥,無欲無求。
竹籬茅舍,獨自安詳。
有緣即住無緣去,
一任清風送白雲,
一任秋水連波,
一任日升月落,
種豆種瓜,心安然。
秋天,是適合靜坐的。
一管洞簫,一張古琴。
隨著舒緩的音樂,讓靈魂漫步水雲之間。
那簫音和琴音,遠遠的,若有若無,
一吹,一奏就是秋涼如水的空靈。
抑或,靜對一山一水的月光,
靜聽秋蟲的啁啾,山水的清音,
秋風走過樹葉的窸窣,桂花落地的微音,
尋找自然的天籟,內心的梵音。
壺中日月長。
我喜歡把秋天泡在壺中,
加些詩,加些美麗的心情,若有若無的禪意。
不思不想,不為什麼,僅僅是為這個秋天。
該來的都來吧,該去的都去吧,隨緣,隨遇,隨性。
莊生夢蝶,老子騎牛,泛舟滄海,獨步五嶽。
閱讀秋天,米氏山水,二王書法,杜康酒,
鍾子期的琴音,王摩詰的詩,佛祖的無字真經,
都來那麼一段,方不負今生紅塵來過。

◎轉貼心靈抒懷佳文共賞◎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