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一份恬靜,淡一雅禪心
靜心寧神,閉幕遠思,天地博大,萬物迎澤。
用心聆聽,天地沉浮各有其主,各有歸宿。
「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
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掛住;
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筆韻墨章聊以從容,
從於造化,歸於造化。
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世事靜中見,人情淡始長。
「抱元守中,神氣合一。」
打破一身有形之象,天地之氣悉皆歸之,
而吾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一得永得,我命在我。
一切內外景,皆自然而然出現,
全不勝後天人為之力,何等自如。
嬉暴煩燥,擾神亂性,乃為心性浮動之表現。
煉得性住,必然心平如水,一波不興。
以此性力,方固命基。
故此有高深修養之人,必定沉潛內藏,大智若愚。
心中無念日靜,靜極必動,動極復靜,
動後之靜日定,故靜與定有層次之差別。
入靜之後,心中忽生一覺,此動也。
隨後萬籟俱寂,又入靜地,此定也。
再如靜極之時,真氣發動,
氣動之後歸入混沌,此又為定。
靜者有可動之機,定則無動靜之分矣。
夜夢清秀觀音,人問之曰:「何謂佛?」
其伸左手,良久方曰:「去。」
又問:「何以成佛?」久之又曰:「去。」
禪本無心得之,勿以有心求之。
欲求而不得,不求而自得。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
世本是世,無須精心去處世。」
以靜為體,以柔為用。
月到天心處,風來水面時;
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
人生可以逃避很多事情,無法逃避的是生死;
人生可以推卸很多事情,難以推卸的是責任。
老僧入定,不為凡塵心動,白雲出山,何勞辛苦聚散?
菩提樹下說因果,釋迦文佛尚睹明星而悟,
三生石上嘆因緣,倉央嘉措偏為雙全說法。
寂靜歡喜,歡喜寂靜,
不為如來不為情!可嘆幾人能懂?
佳人白骨,白骨成精,何時修得火眼金睛?
顧影自憐,鏡中千秋,誰能安然懸崖抽身?
人生百年,風塵難再,
為人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一切只不過雲煙的過往,
縱是英雄一世,也難逃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蒼涼。
萍聚,傷逝!
不求知己,但求知心;
不求知音,但求知味!
人生是幅作品。
紅塵看破不過是沉浮,
生命看破不過是無常,
愛情看破不過是聚散。
禪者,悟境也。
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此情不關風月事,與君夢裡醉清茶,
安然一份禪心,固守一份超然。
傷過痛過,方知人情冷暖;
愛過恨過,才懂過眼雲煙。
曾經執著水中月,曾經幻想鏡中花。
枉自空勞牽掛,枉自徒留煩惱。
情若自私,便是絕路,愛能周遍,方成慈悲。
弱水三千只是外在的幻象,而我自只有一瓢的容量。
人世間,人觀我,我觀人,
花開花落,憑添多少寂寞的煩緒閒愁,
一切何妨花開花落兩由之。
寂寞形如滄海,
天地音容之間,拈花一笑,煩惱其奈我何?
閱透人情知紙厚,踏穿世路覺山平,
如果有境界:掌握尺度,恰到好處。
如果有追求:身心自由,心靈快樂。
如果有智慧:忘記時間,活在當下。
人生如戲,誰於戲外,誰在戲中?
無論自己是誰生命中的龍套,還是誰生命的主角,
只要用心生活,感恩生命,善待自己,
任世事萬千紛紜,何妨拈花一笑。
如此,生命縱是殤依然,痛依然,煩惱依然,
亦是開心依然,快樂依然,希望依然,精彩依然,
要知道生命安瀾的世外桃源,
不在世間某處,只在自己的心間。
清濁之判,就在一念之間,成毀立見,如影隨形。
所謂“一念之差,天堂地獄”是也。
攬一縷斜紅,鞠一捧弱水,
摘兩顆流星,抓幾片閒雲,醞釀成香醇的酒。
斟一盞禪境的朦朧,醉在時光的天涯,
飲一口歲月的滄桑,只求這份恬靜安然這一雅禪心……

◎轉貼心靈感悟佳文共賞◎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