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40105_133024.jpg

 

 

心若寧靜,便是最美時光

 

 

我們總在尋找,

尋找一處能讓我們的心安然下來的寧靜之地,

遠離都市的繁華,

遠離紛擾的塵世,

遠離人間的煙火。

總以為住在山上就能享受山的清淨,

住在雲裡就能享受雲的自由,

住在樹上就能享受樹的清涼,

殊不知真正的安寧跟你所處之地無關,

而是內心保持的寧靜,

是採菊東籬下的那份悠然,是夢裡遇見花開的欣喜。

 

 

真正的寧靜不是來自於周圍,而是來自於內心,

心若寧靜,便是最美好的時光。

所以,靜到深處,便是美到深處。

 

 

人來到這個世上,並非是來尋找熱鬧和歡騰的,

人是孤獨地來,必然也會孤獨地走。

我想人本來就是孤獨的,

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條寧靜的通往永恆的道路,

只不過有些人找到了,而有些人湮沒在了滾滾紅塵中。

 

 

找到寧靜,是否意味著遠離紅塵,

不是的,若你的心放不下,

即使遠離紅塵,也難逃紅塵往事的糾葛。

所以,尋找寧靜之道,首先得學會放下。

 

 

通往寧靜之道不僅要學會放下,還需要包容。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在道家學說裡,水為至善至柔,

水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湧,

與人無爭卻能容萬物,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楊絳先生曾翻譯了英國詩人蘭德的一首詩《生與死》: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

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這就是包容萬物,做好自己的至高境界。

 

 

蕭伯納說過,生活中有兩種悲劇,

一種是欲望得不到滿足,一種是欲望得到了滿足。

既然得到和得不到都是悲劇,

那麼是否證明了沒有欲望好呢?

人是被欲望驅使的動物,

有欲望就會有去實現的衝動和激情,

但是一旦被欲望牽制,就會失去自我。

我們的心要始終在各種欲望當中尋求一個平衡點,

那就是學會滿足,學會感恩,

以感恩的心看待上天所賜予你的一切,

無論幸福還是痛苦,歡樂還是眼淚。

既然我們在生命裡,在時光裡行走,

就要學會感恩每一天的生活,

用心擁抱每一個日出,每一個日落。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

我們要相信自己,

生來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凋不敗,妖冶如火,

死時如同璀璨的秋日落葉,不盛不亂,姿態盎然。

一路走來一路盛開,一邊燦爛一邊平淡。

因為絢爛至極就歸於平淡。

 

 

寧靜,

不是身處在一個寧靜之地,而是心靈的安寧和寂靜,

生命歷練的結果,

是以一顆風平浪靜的心面對波瀾壯闊的事。

在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我們會發現,

我們一直尋求的心靈歸宿其實就是內心的安寧,

安寧才是我們心靈最終的歸宿。

20240105_133025.jpg

◎轉貼心靈感悟佳文共賞◎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蘊璞小院 的頭像
    蘊璞小院

    蘊璞小院的部落格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