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典詩詞中的夏日風情
許多人害怕過夏天,
怕曬,怕熱,怕風雨雷電,怕蚊蚋蟲蟻……
其實,夏天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季節,
花木蔥蘢,瓜果飄香,孕育著無限生機。
古老的詩經中就有「四月維夏,六月徂暑」的詩句,
歷代的詩人詞人們更是留下無數讚美夏日風情的佳作。
在所有描寫夏日的詩詞中,
我最愛杜甫的那首《江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此外更何求。
這是詩人旅居成都郊外浣花溪畔草堂時寫下的作品。
讀罷這首詩,讓人的一顆心都安靜了下來,
恨不得立刻前往這座水木清華的江村小住,
守候著一片寧靜的田園風光,過不被世俗打擾的生活,
人生至此,還有什麼可追求的?
南宋詩人楊萬里對夏天情有獨鍾,
在其流傳下來的著名作品中,
就有三首專門描寫夏日風情的詩作: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寫的是初夏景色,
讀來如同欣賞一幅活生生的水墨國畫,
生機盎然,充滿情趣;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則濃墨重彩,酣暢淋漓,描繪出盛夏時節的西湖風光;
而「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讀完第一句,就令人滿口生津,午後的睡意一掃而空。
仲夏夜,歷來都是浪漫的代名詞。
天才女詞人李清照寫到: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
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
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一首短短的《醜奴兒》,
把雨後的夏夜寫得活色生香,旖旎銷魂。
同樣是寫夏夜,趙師秀筆下卻是另一種情調: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
這樣的雨夜,閒適中伴著淡淡的孤寂。
在黃沙道中行走的辛棄疾,卻意外地淋了一場小雨: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你看,在詩人筆下,這場小雨下得多有詩意!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
消夏納涼也帶給詩人詞人們無限靈感。
田園詩人孟浩然獨自坐在山間的亭子裡,
一邊悠然四望,一邊懷朋友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多麼閒適自得;
而唐代的另一位「非著名」詩人高駢,也詩興大發:
綠樹蔭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多好的閒情逸緻!
在消夏納涼的詩人詞人們中,
范成大仰看林中「梅子金黃杏子肥」,
戴敏搬了梯子要去「摘盡枇杷一樹金」,
李重元案頭早已是「沉李浮瓜冰雪涼」,
秦觀也忙不迭「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不妨盡情想像一下,
當年的詩人詞人們坐在瓜棚豆架下,
剖瓜,拈韻分題,該是何等風雅?
那時候的夏日時光啊,
一定慢得讓人根本察覺不出流動,
否則,怎麼禁得住如此消磨。
夏日的風情如此美好,
可是唐朝詩人王轂卻不這麼認為。
天氣太熱了,真讓人受不了!
於是他揮汗如雨,寫下一篇《苦熱行》:
祝融南來鞭火龍,火旗焰焰燒天紅。
日輪當午凝不去,萬國如在洪爐中……
到了北宋,另一位詩人王令也覺得酷熱難耐,
且看他又是怎樣寫的: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翅飛上山。
人固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崑崙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間?
怎麼樣,讀完後是不是有汗流浹背的感覺?
好在「心靜自然涼」,
陸游的老師曾幾就沒感到那麼熱,
他悠閒地緩步在山中道上,還忘不了吟詠:
梅子黃時日日睛,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恬淡的心態,恰恰是消暑良方。
好在夏日多雨,一場好雨過後,
大詩人蘇軾也乘興來了一首,果然是大手筆: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捲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真是一場及時雨啊!
這場雨,洗淨了酷暑炎熱,
也洗出了一個清新涼爽的世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
讀一讀古人這些讓人齒頰留香的詩句,
會給炎炎夏日增添無限風致。

◎轉貼心靈感懷佳文共賞◎

(此靜思法語每日會自動更換)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