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磨練,轉心念
◎證嚴上人開示◎
「放下」的功夫
「莫執著於學歷,或自認應該歸屬什麼地位;
要將過去歸零,降伏執著的心念,才能專心打
好修行基礎。」對清修士開示,上人期勉藉由
生活中種種磨練,去除欲念、執著,矢志不移
承擔天下重任。
此次清修士共修以「四念處」為主題,上人說
明:「人受身體感官而迷惑,生起享受色、
聲、香、味、觸、法的欲念,驅使心隨欲追
逐;因此『觀身不淨』是修行的第一步。」
人心種種欲念,對地球造成嚴重破壞。上人舉
例,如男女色欲導致生命大量繁殖,人口愈
多、地球上濁氣愈重,大災難也愈益頻繁。
「人心欲念很難斷除,但心欲不除、造業愈來
愈多,世間就無法完全淨化。能斷除欲念,才
能通過種種考驗、突破障礙,堅定修行的意
志。」
靜思精舍每日晚間九點擊鼓敲鐘,上人教眾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聽
聞鼓聲,不論這一天遭遇何等繁雜人事,都要
放下所有工作;再聞鐘聲,則要去除種種煩
惱,安下心來準備休息;直至九點四十分敲
板,就完全止靜安歇。要培養『放下』的功
夫,讓身心得到徹底休息。隔日清晨三點五十
分聽到板聲,隨後聽到鐘聲,則要自我提醒
『勤精進,莫放逸』,進殿做早課,展開一天
的生活。」
除了內修,還要外行——上人致勉清修士透過
到環保站付出、訪視照顧戶、居家關懷等「見
苦知福」、學習年長志工的智慧,才能對人間
事更有體會。
樹立靜思家風
清修士回來志業體工作,是回到心靈的故鄉、
法脈的樞紐裏,上人叮囑要定下來心,「以戒
為制度,以愛為管理」,樹立內外形象。
「清修士必須具備『靜思家風』,要把握每次
與全球慈濟人互動的機會,以靜思精舍這個
『家』的『主人』身分,招呼遠道歸返的法
親;以自身言行為典範,展現靜思道場修行者
的精神。」
上人表示,人體血管阻塞會導致「中風」,法
脈也必須維持通暢才能長遠傳續。「靜思家風
自在心——要以自在的心,隨時隨地、自然而
然地在生活中落實佛法、力行佛法、致力傳
法;如此才能使靜思法脈通暢、緊密連接。」
如何展現「靜思家風」?上人強調,要從自我
品行中展現。「縮小自己,投入人群,將內心
的修養展現於外在的身行中;用愛領眾,才能
凝聚精神方向,廣開慈濟宗門,共同為天下人
做天下事。」
初發心,不忘失
一位清修士分享,投入精舍洗碗執事難免疲
憊,但修行必須累積福德資糧,因此每當看到
又有待洗碗盤來到面前,就自我打氣:「財產
來了!財產來了!」
上人以此教導,同樣在做事,有人做得滿心煩
惱、無奈,有人懂得以智慧轉念,故能做得歡
喜、自在。
「我從年輕時發願出家,在拜師時接受師父
『為佛教,為眾生』的叮嚀,自此五十年來,
無論路途再如何坎坷辛苦,那一念心絲毫沒有
改變。」上人強調,初發心要照顧好,否則無
法啟發悲心。
「人的心念,常在生住異滅中。此刻發心修
行,若沒有照顧好心念,初發心的真誠與單純
久經時日磨滅,道心將慢慢退轉。在生活瑣事
中能堪得起磨練,時時轉換心念,展現修行的
功夫,才是真智慧。」
上人表示,體解大道,才能悲憫眾生;而道理
存在人群中,智慧要在人群中得。「不與人共
事,無從察覺自己的缺點,也就沒有改進的機
會。唯有深入人群、與人互動,人格歷經一次
又一次的歷練,才能真正驗證所學的道理。」
清修士回歸慧命之家,上人殷囑要用心求法、
學法,讓慧命不斷成長;身心皆有歸宿,則在
人群中面對種種境界,都能輕安自在。
「做事、待人都圓滿,人格才能圓滿。要運用
佛法讓人事圓融,事圓、人圓,理圓,諸事圓
滿才是智慧。以大悲心深入人群付出,即能深
刻體悟人生道理,使智慧如海。」
要智愛,不傻愛
「宗教的本意都是良善的,只因信仰者心念偏
差,或是無法全面理解教理而致偏頗。人心是
罪惡之源,心執著、起惡念,就會造作種種惡
業。實在可怕!」
與約旦陳秋華師兄談話,上人嘆言,世間種種
苦難,皆起於人心的貪念與權力欲望;尤其在
上位者,若心態不調,起一個小小的惡念,就
可能引發不可收拾的效應,讓人民苦不堪言。
約旦慈濟人稀少,又位在局勢不平靜的中東,
上人叮嚀秋華師兄,救人首要注意安全,要保
護好自己。
「就如走路,不能頭低低的一直走,一定要抬
頭挺胸向前看。救災要以安全為第一,不要一
味『傻愛』——只知救人而不顧自己。不顧一
切埋頭向前,是很危險的!」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