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敬供養
◎證嚴上人開示◎
身柔和,心正直
晨語時間,上人講述一則故事——
一位老比丘有事進城,回程突然下起大雷
雨。一陣趕路後,老比丘看見前方有一棟
大宅,趕緊上前敲門,希望借宿一夜,但
是應門者卻說,主人與僧道無緣,要他立
刻離開,連屋簷也不肯借他棲身避雨。老
比丘只好淋著大雨,連夜趕路回寺院。
幾年後,大宅的主人娶了一個小妾,姨太
太信佛,想到寺院拜求子嗣。大宅主人陪
同前去,發現寺裏竟供奉寫著自己名字的
長生祿位;他不解,自己一向排斥僧道,
為何寺院會為自己祈福?
一旁的小沙彌告訴他,多年前某一天,老
師父連夜淋雨回寺,說:「今天和一位施
主無緣。」於是書寫了牌位,每天禮拜、
寄予祝福,祈求能夠化解惡緣為善緣。大
宅主人聞言心生慚愧,此後非常護持三
寶。
上人教眾學習老比丘的開闊心態,內修淨
心功夫,且提起「慈悲等觀」,走入人群
度化有緣人;對於無緣的人,也要提起智
慧,化無緣為有緣,化仇視態度為感恩
心。
「學佛,心不能背離菩提道;走的路、做
的事,必定不脫離人群。若能在人群中得
到認同、響應,自應感恩;若有反感、排
斥,甚至毀謗,也要予以尊重。」
上人教眾,外在的形象與態度,要讓人感
受「柔和」,且要用正直的心,成就人
格。
「以『柔和質直』的心與人互動,即能讓
人樂於親近;堅守心志,廣結善緣、利益
眾生,即能步步接近覺悟成佛的目標。」
傳法脈,轉法輪
與清修士談話,上人提及,全球各地因氣
候異常引發的災難愈來愈多,更感受到淨
化人心的急迫性;「地球生態在變,人心
亦在改變,期盼大眾發揮傳法度眾良能,
讓人人有法可依循。」
上人言,人人本具清淨無雜染的佛性,只
是受後天環境污染,複雜剛強、難以導
正;期待清修士能深刻體會佛法,走入人
群、與人互動,因人、因時、因地傳達理
念,轉動善法輪,在人間發揮影響力。
和與敬,最虔誠
《法華經‧譬喻品》記述,舍利弗尊者將
來成為華光佛,其壽十二小劫;滅度之
後,正法住世三十二小劫;接著「正法滅
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天人普
供養」。所說的成佛、住世、傳法、滅度
與佛滅後佛法傳世情形,過去、現在、未
來諸佛皆同。
二日晨語,上人以此勉眾,學佛,要與佛
同心、同志願、同方向,依循佛陀足跡,
走向康莊菩提道——心正、法正,道恆
正。
「每一尊佛在成佛之前,都須經過長久時
間,不斷在人間行善、造福、結福緣;因
此,對於志同道合、同行菩薩道的法親,
要將人人視為未來佛,和敬互愛,表達最
虔誠的供養。」
「在叢林裏共修、共住,也要和敬——你
幫助我,我感恩你,人人以感恩、尊重、
愛相待,心與心交會,叢林也能成為典
範,帶動社會大眾和敬互愛。」
上人述說一則真實故事——
很久以前在韓國有一個小村莊,矮屋林
立、巷道狹窄,每天太陽下山後,窄巷裏
經常發生跌倒意外。巷子盡頭住著一對盲
眼老夫婦,他們本身不需要燈火照明,卻
因體貼鄰居,總是在黃昏時就早早點亮街
燈,讓過路者平安行走。
這區還住著一位以手拉車運貨維生的老人
家,每年冬季大雪天時,他總會拉來一車
燒過的木炭,鋪在盲眼夫妻屋旁巷道,讓
老夫婦出門行路不至寸步難行。鄰里間出
於相互體貼的心意,從小小動作中展現溫
暖人心的能量。
「拉長情、擴大愛,與眾生結好緣;知道
別人的需要而付出,如此單純且付出無所
求的心,就是佛心。」上人勉眾,心存正
法,堅守心志,以恭敬、尊重心對待同行
菩提道者;人格成,佛格才能成。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恭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