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_7576.jpg

 

醒覺護地球

 


去歲至今氣候異常甚於往年,二三月的歐

美仍有暴風雪,寶島的晚春,氣溫可驟降

十度以上。根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

小組」(IPCC)今年最新報告,如果全球

再無法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暖化,現

有的飢荒、洪災、熱浪將繼續惡化。

 

氣候變遷小組主席語重心長指出:「這個

地球上沒有任何人,可以躲過氣候變遷的

衝擊。」其影響將普遍、嚴重且不可逆,

明顯造成糧食短缺、傳染病發生。

 

這是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警訊,而非科

學理論的推估,或圖表數據而已。如何減

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僅要靠政府或企業

帶頭推動,也成了每一個人有責任履行的

生活課題。

 

我們知道,搭大眾運輸工具,少開車,多

走路或騎腳踏車,都有助於減少碳足跡。

此外,還有很多的作為點滴累積,也會有

驚人的效果。

 

例如,我們每天都被以石油為原料的塑膠

製品圍繞,物品、飲料、食物的包裝觸目

皆是。在這個物資豐富,崇尚消費的時代

,一個家庭,甚至一個人日日不斷丟棄的

塑膠垃圾,真是不可勝數。「塑膠袋」也

成了當今地球環境的「公害」。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積極「限塑」,並持續

擴大範圍。臺灣推動塑膠袋減量,也開始

有些成果,十年來從每年兩百億用量減為

一百八十億個。然而,回收率不及百分之

十。許多人不知道,多種塑膠類包裝可以

回收再利用。

 

臺灣各地的慈濟環保站,除了分類回收資

源回收外,也肩負宣導的教育使命。來自

學校、機關、組織的訪客參訪慈濟環保站

,無不被堆積如山的各類物資所震撼。再

動手體驗分類時,會慚愧地發現,自己也

是「垃圾製造者」。尤其順手丟棄的殘餘

食品發出腐臭的氣味,不僅加重志工處理

的難度,也降低可回收再製的比例。

 

塑膠袋的回收仍面臨重重挑戰,包括蓬鬆

占空間、運載困難、業者難尋等。而塑膠

袋種類殊異,往往需要大量人力進行分類

,才能回收精純的原料再製。資深志工即

表示,有些不可回收的塑膠袋種類,材質

外觀和可回收品很像;與其花費心思歸類

整理,不如從源頭做起,不製造這些塑膠

垃圾。

 

這話聽來實施不易,但只要業者醒覺、使

用者醒覺,能將資源重複利用,將塑膠袋

的使用量減至最低,相信會日漸減輕這個

地球的負荷。

 

從修行的角度看,這也是現代的修身之道


◎慈濟月刊 社論◎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醒覺
    全站熱搜

    蘊璞小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