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好心切錯了嗎?
◎整理.邱如蓮
問:如何不傷感情又能圓滿事情?
臺北慈濟委員紀靜暘分享:
在團體中做事,難免會遇到與自己方法不
同的人;為了事情能夠順利圓滿,以前我
會求好心切、要求別人配合,雖然達到目
的,卻隱約影響彼此之間的感情。有時候
也會咄咄逼人,甚至覺得別人達不到我的
標準。
但現在想一想,想要去轉別人,結果搞得
自己團團轉,不如反求諸己;而且當你站
在他的立場來看,其實他也沒有歪斜到哪
裏去,只是方法跟你不一樣而已。
早年靜思精舍舉辦佛七法會,區分為兩個
會場——容納兩百人的中庭及容納五十人
的大殿;上人法座設在中庭,大家報名時
都搶著要坐在中庭,負責登記座位分配的
我,起了煩惱。
我求助上人,上人說:「如果要給師父『看』
,來坐在中庭,七天都給師父『看』著;如
果是要來看師父的,就去坐在大殿,跟師父
一起精進。」
回到臺北,我轉述上人的話;比較資深的委
員來登記時就說:「我們去大殿看師父就好
了,新進的志工比較需要給師父『看』。」
座位很圓滿地分配好了,每個人歡歡喜喜
來參與佛七法會。
上人教誨,這就是「他心通」——話說出
口,不會踢到人家的心,又可以有效果,
讓人歡喜配合。如果是我,可能會直接要
求:「資深的委員都到大殿去坐。」這就
讓人心裏不舒服,覺得難得見師一面,為
什麼不能跟師父坐在同一個空間?
又有一次義賣會後,上人問我:「有沒有
需要改進的?」我說:「沒有排好輪替的
時間,大家同時來;人多了擠在一起,阻
礙交通。」上人聽了沒說話,但上臺時對
大家說:「這次義賣會沒給大家排時間,
讓大家站到腳痠、起水泡;下一場我們訂
好輪替時間,大家按照時間來就好了!」
大家聽了,不但忘了辦活動的疲勞,還對
上人的關心很感動。
所謂「不要踢到人家的心,又可以有效果」
的話,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來看事情。這
並不容易,我也還在學習,話出口前要三
思,體貼別人的心。
◎慈濟月刊 人間問路◎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節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