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蘆花
有一種美,看似蒼涼,卻動人心魄。
深秋,正是蘆花盛開的時節,
一枝枝蘆花,
在秋陽下舞動著白色的花絮,如筆如炬,如旗如幟。
放眼望去,茫茫銀白,一陣風吹,猶如海面突起波濤,
翻捲著層層白色細浪,潮湧般湧向遠方。
濕地蘆花用一種特殊的方式演繹著蒼涼的秋意,
也用一種特有的氣勢給人們留下深深震撼。
秋風陣陣,
大自然褪去濃妝,似乎要走向返璞歸真的本色。
艷麗的花草已不見了蹤影,
碧綠連天的荷塘結束了一個盛夏的喧囂,
靜靜的水面只剩下殘枝枯葉,
就連那些調皮的水鳥也追隨著季節的腳步,飛向遠方。
只有成片的蘆花,用一種特有的格調,恣肆開放,
續寫著大自然走向深秋的樂章。
蘆葦是一種普通的水性植物,伴水而生,隨風而長。
在水鄉澤國,它們找到了最宜生長的水土,
在湖邊、在灘塗,
一叢叢、一簇簇、一片片,蓬蓬勃勃,葳蕤生長。
春天,
它們露出如竹筍般纖細的身影,靜靜映現在水邊;
夏天,
它們舒展著婆娑綠葉,卻不與百花爭寵;
只有在深秋,百花凋零,萬木枯萎,
由綠變黃的蘆竿上才開始抽出細碎的花穗。
而一旦綻放,
便轟轟烈烈,用一種獨特的蒼茫點綴著秋色。
蘆花,花蕊細碎,看上去平凡而簡潔。
它們沒有奼紫嫣紅的容顏,也沒有芬芳四溢的香味,
只有蓬鬆的花束,素面朝天,如拂塵似鶴羽,
搖曳在平湖雲水之間,遍布濕地每一個角落。
它們雖然貴為花身,卻用一種野性,傲視瑟瑟寒風;
用一種坦然,接受秋風秋雨的檢閱;
用一種恣意,在蕭條的季節,
描繪著天地間別樣的壯美。
其實,蘆花的蒼涼詩意早已走進古人的視野。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中,深秋蘆花的潔白與戀人純潔的情感,
化作一份綿綿不絕的思念,隔水相望,顧盼惆悵。
這種大愛大美千百年來立於天地之間,
雖稱不上感天動地,卻讓多少人惦記懷想,
向那蘆花深處、水岸一方,投去驚鴻一瞥。
走進蘆花,除了一份震撼,一份感動,還有一份溫暖。
伸手觸摸細碎的蘆花花絮,
那是一份細膩柔和的美感,輕柔似棉,溫潤如玉。
正是這份柔美的品性,
每到冬天來臨,人們便會去湖邊採集它們,
用來製作一種特殊的禦寒鞋子,俗稱「毛窩」。
「毛窩」用蘆花的細穗編織而成,
外表粗陋,穿起來卻暖和無比。
這也許是藐視蕭殺寒風的蘆花,
在冬天給人們一份特別的饋贈吧。
「十分秋色無人管,半屬蘆花半蓼花。」
元人黃庚對蘆花秋色的感嘆,
今天讀來依然能生出幾許遺憾,幾許惆悵。
如今,蘆花燦然依舊,只是不再無人問津,無人賞識,
它像一張靚麗的名片,展示著濕地別樣的秋色,
也靜靜書寫著一份大自然的禮讚。
◎轉貼心靈優美佳文共賞◎
祝福吉祥 蘊璞小院整理轉貼
|
|
|
|
|
留言列表